5278 / 5278論壇 / 我愛78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 
 
查看: 73|回復: 0

腎臟病人這樣吃就對了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5-10-28 08:16:28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腎臟病人這樣吃就對了
aa947cb4-a885-4506-942b-8eeeeca912db.jpg

文章出處:康健雜誌143期  作者 : 楊心怡 圖片來源 : 康健資料

不能吃香蕉、不敢碰青菜...
李奶奶同時有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,她力行三高病人的低脂低糖高纖飲食,是醫生眼中的好病人。但自從發現有輕微腎臟病(高蛋白尿),李奶奶帶著家人陷入飲食混亂與歇斯底里:

●本來每天吃一根香蕉或一顆奇異果顧心臟,但她現在不敢吃了,害怕香蕉、奇異果裡的鉀惡化她的腎。

●本來每天吃青菜,現在也望菜變臉,覺得蔬菜裡的鉀一定會更使她的腎臟歹了了。

●所有五榖類麵包饅頭她全不准家人買,糙米更被她整包丟掉,嫌它們含高蛋白質,擔心蛋白尿會更嚴重……

李奶奶敢吃的東西愈來愈少,最後送進急診室,醫生說她不吃不喝,造成身體脫水,反而導致血鉀過高,變成急性腎衰竭,引發心律不整。

***

腎臟病人常合併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壓等,或應該說這三者可能互為因果。

腎臟就是由數百萬個微血管球組成,但高血壓會令血管逐漸硬化,血糖過高也會加速血管的硬化,使供應腎臟的血流量下降,腎功能衰退得就快;因此如果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將血糖、血壓控制好,就有利保護腎臟功能,延緩腎臟惡化的進程。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石光中醫師便提及,台灣洗腎病患約有四成是糖尿病腎病變促成的。

但另一方面,腎臟功能主要是維持全身血液的正常成分與體積,將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,同時也會釋放腎素及血管張力素,進而調節血壓,因此腎臟功能正常,也有助維持血壓、血糖的穩定。

除了吃藥控制外,「該怎麼吃?」常令病患與家屬感到無所適從,因為不同慢性疾病有不同的飲食原則,有的又會互相衝突。

疾病飲食原則互相矛盾,怎麼辦?

我們先稍微比較一下三種疾病的飲食原則:

■糖尿病飲食強調「均衡」攝取六大類食物──如每餐須攝取固定醣量、少量多餐以控制血糖;高纖如全穀雜糧、蔬菜等可增加飽足感、減緩醣類吸收;低油、低脂能控制體重與脂肪囤積,以維持健康。

■高血壓飲食強調「三少二多原則」──低油脂、少調味品、少加工品、多蔬果、多高纖;蔬果尤其可多吃含鉀量高的,有助降低血壓;少用調味品、少吃加工品,以降低鹽分攝取,避免納含量過高。

有一項針對高血壓的「得舒飲食(DASH)」,更主張增加攝取全穀類、魚類、去皮禽肉類、堅果類,而少吃紅肉、含糖飲料及甜食,還能同時兼顧保護心血管的功能。

■腎臟飲食主要原則就是四低──低蛋白、低鈉、低磷、低鉀。其中最大的飲食改變就是低蛋白,未洗腎前,一天約攝取0.6~0.8克/公斤體重的蛋白質;洗腎後則要稍微提高,約1~1.2克/公斤體重;至於另外三低,主要是依據血液生化數值來調整飲食的攝取量。

看到這裡,你或許已經看到許多互為矛盾的地方,譬如全穀類適合糖尿病、高血壓病患,但因磷、鉀離子偏高而不適合腎臟病患;蔬果的攝取也容易導致腎臟病人血中含鉀量過高;堅果類適合高血壓病患,甚至是有名的護「心」食物,但屬高磷食物,腎臟病人就得稍微忌口,但他的心臟病又需要鉀與磷來照顧……這該怎麼辦?

血液生化指數正常就不需忌口

馬偕醫院營養師楊亦而安撫病患不需要太過緊張,蔬菜汆燙再炒過,不要喝菜湯,就可以降低鉀的攝取量。一天兩份水果,要避免食用楊桃,因為含有某種神經毒素,會引起尿毒症患者持續打嗝等症狀,嚴重可能抽搐、昏迷。

除此之外,就是要小心保健食品及中草藥中的鉀含量。許多病人不敢告訴營養師他有在吃什麼保健食品或中藥,只是一直擔心為什麼指數下不來。

而對於有高血壓或充血性心臟病的腎臟病患,可用白醋取代烏醋、用辛香料調味來減少鹽量使用,但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使用低鈉鹽與薄鹽醬油,因為這些產品只是用「鉀」取代鹽分中的「鈉」,反而弄巧成拙,造成病人血鉀過高,嚴重可能引發心律不整,甚至死亡。

基本上,鈣、磷、鉀的攝取禁忌,是看病人的血液生化數值再做個別調整,「只要你的鉀、磷、鈣離子指數正常,表示目前的飲食內容及頻率還能讓腎臟正常代謝,可繼續保持,不用太在意衛教單張上的內容,」但楊亦而還是提醒,一定要定期檢驗數值,若有變化,就要調整飲食頻率及攝取量。

低蛋白還是要吃肉、蛋、豆

腎臟病患最困擾的就是「低蛋白」該如何實踐?很多病人以為不吃肉和蛋就是低蛋白了,大錯特錯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蘇湘雯解釋,肉和蛋反而是優質蛋白質來源,在控制蛋白質下,仍應有1/2~2/3以上來自優質蛋白質(動物性蛋白質),其他還包括奶、魚等,因為是人體利用價值高的蛋白質,能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,減輕腎臟負擔,反而是像麵食、紅豆、綠豆、堅果類、麵筋製品等屬低生理利用價值,就得控制分量。

其實主食選擇中,冬粉、米粉等蛋白質含量較少,也可替換食用。

坊間還有流傳,腎不好的人不可以吃豆製品,研究已證實這是錯誤觀念。蘇湘雯說明,當初是用大鼠做實驗,但後來發現黃豆的蛋白在大鼠與人體的吸收利用不同,因此對人體而言,黃豆屬於高生理價蛋白質,所以是可以食用的。

尤其對有腎臟病的糖尿病患,低蛋白飲食原則更要注意。美國糖尿病學會修訂了糖尿病患的蛋白質限制,提出蛋白質熱量來源比應佔總熱量比≦20%,以減少腎臟負擔,降低慢性腎臟病罹病機率。

石光中特別提醒,糖尿病患常吃的營養補充品也要算在內,許多病人忽略了營養品的蛋白質含量,長期食用而超出限制量,腎臟還是很快就壞了。

另外,蘇湘雯提供一個小撇步。衛教單張上會建議腎臟病患適量攝取熱量,可以醣類與脂肪為主;但同時有腎臟病的糖尿病患者,就須控制總醣量的攝取,醣類來源包括主食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,再根據腎臟病情形控制蛋白質。不過因為還要考慮熱量需求,一些低蛋白澱粉類點心、飲品,例如澄粉(去筋麵粉)、玉米粉、太白粉、藕粉、冬粉、西谷米、粉圓等製作的點心,或像仙草、愛玉等就可用來補充熱量。當然,裡面的糖需換成代糖,或少喝湯汁。

楊亦而解釋,若熱量過低,身體就會開始分解肌肉蛋白,還是會產生含氮廢物,增加腎臟負擔。

蛋白質的來源也很重要。楊亦而提到,奶類的磷、鉀離子也偏高,可改用低蛋白奶粉沖泡。

一項刊載在《美國腎臟病期刊(AmericanJournalofKidneyDiseases)》研究也建議,在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範圍內,每週至少吃兩份魚或許可以保護有腎臟病的糖尿病患者,因為深海魚的ω-3脂肪酸有抗發炎功能,對腎炎所導致的蛋白尿有些幫助,另外還能增加葡萄糖的耐受性、減少血液中的脂肪、以及降低血壓;而魚也是優質蛋白質來源,對糖尿病患與腎臟病人可說是很好的選擇。「只要你的烹煮方式簡單,像是清蒸或烤,也可避免鈉偏高,」楊亦而補充。

對腎臟病人來說,低蛋白是最大的飲食習慣改變,但只要掌握大原則,並不難執行。
來自群組: ♨ 秋居 ♨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※ 再次提醒您,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︰
  1.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。
  2. 禁止使用插頭香, 搶頭香, 搶第一, 第一名, NO.1,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。
  3.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。例如: 推......, 頂......,11111111, good, push, thank you, 謝了, 好看, 謝謝大大, 感謝分享, 支持, 再來 等等。
  4.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、引用別人的回覆。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,例如: 3q5ws9dmh。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。
  5.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,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。
※ 違反規則者,抓到輕者積分歸零,嚴重者封鎖IP。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 |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

本版積分規則

舉報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
GMT+8, 2025-8-10 07:13 , Processed in 0.025178 second(s), 9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