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 朝天闕 第二百二十七章 那年十八(二)
1 F0 H: g3 B- \4 J! H+ l; F( Z" U- U" l- U f+ X+ I2 q; _
《茶經》:一之源。
7 W/ x+ T; H" h* ]
% z1 A) |! E1 h6 e; ? P- t; r 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,一尺二尺,乃至數十尺。4 g8 f; C k5 }
, m+ M4 o3 q# s' L0 H- E 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,伐而掇之,其樹如瓜蘆,葉如梔子,花如白薔薇,實如栟櫚,蒂如丁香,根如胡桃。其字或從草,或從木,或草木並。其名一曰茶,二曰檟,三曰蔎,四曰茗,五曰荈(音huan,三聲)……
, Z, c5 X5 P5 i# s3 Z1 m
( d% j* {# T [# Y( ]8 I4 M+ M Z 楊守文所寫的,正是中唐時期茶聖陸羽所作的《茶經》。) P9 }- c4 G- c2 ~. e& T
$ Y' _2 `2 P* S- \& T8 w0 G6 V
此時,陸羽應該還沒有出生,所以楊守文把茶經寫出來,可說是毫無壓力。
/ U b6 j. W' z: t9 i. v3 g$ k8 c8 ~6 z! M
在唐代以前,茶主要是用於藥用,而非日常飲品。一直到陸羽寫出茶經之後,茶這才逐漸形成了的體系,並且隨著歲月的沉澱,演變為茶文化,甚至說是禪文化。
`6 M0 E' C) _9 n0 x) F9 l9 W! a5 [) l
禪茶一體!* ~% R, [1 I& }( a
8 M* L ~/ Z, i& L 而事實上,早在唐代,茶文化就分為兩個體系。. I! r: o) Y7 j: ?4 w6 R
O1 b- [* j+ c6 Q" W2 w+ p0 d( g
一個是陸羽的《茶經》,另一個則是在陸羽之後,由盧仝提出的修行茶,幾近於禪文化。
. Q5 h0 S. W( [! z& p I$ q' D# i' s: C& }7 P+ @
唐代的日常,其實很枯燥,食用的飲品種類極少。
|8 ?& p1 i3 Y v0 W& X# f1 Y4 Y6 L
楊守文喜歡喫茶,偏偏時人卻沒有飲茶的習慣。而市面上所供應的茶,大多是生茶,沒有經過加工炒制,主要是用來煎藥,裡面添加了亂七八糟的材料,以至於全無味道。
. x; B0 l" Q6 M+ J7 c: A. e7 N
! L3 B3 a- w& J; g 為此,楊守文也頗為苦惱。
2 L5 l7 e2 z$ i, d7 B/ R7 o8 }8 M* W1 e" u4 n) T# b+ `
幽州不產茶,他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想法。
: k; S( ]4 V. S+ [ S' C; ?1 W0 u2 R: }. j7 Q5 N6 v
可是到了滎陽之後,楊守文就發現茶葉其實已經從南方傳入中原。只是人們不得其法,以至於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茶中趣味。這也讓楊守文就產生了新的想法。
, r) F" B7 _" ~3 f) Y
: ~; C5 ^7 f3 ~+ S; d4 [+ {4 N4 Z4 h 茶經,不過七千字。" a# l* L- W! a
1 }/ m* R1 ]& _5 G3 }7 S
比之那些大部頭而言,要簡單很多。0 j1 ]" F- u! i D$ M; p
% i, f: {' u7 l4 r% W1 v 他前世好飲茶,雖然癱瘓在床,卻給了他很多時間閱讀書籍,其中不泛茶文化經典。
9 ]1 N' e5 d0 r: g1 h6 E5 N2 k. A' ^" ], f- [; L7 f& o2 h }
把《茶經》寫出來,若進行推廣。想必也是極有趣的事情。
& g8 g- {# j1 |$ S: T* T
: F7 B/ I5 Z/ ]0 |; @ 唯一的問題,就是那茶經中涉及南方。
- `. K1 y8 Y% o1 H/ c# x e: x
4 E9 Y- _$ |! L4 P 不過這對於楊守文而言也不是問題,他已經說了,他所學源自於母親夢中傳承。而鄭三娘生前曾在巴蜀以及南方生活過。若涉及其中。大可以用母親傳授解釋。9 o1 R, D& B( p" V$ ]4 F' ^
# h9 Y/ B- j: ^+ X7 x 茶經,共分十卷。 s! G$ M% V& N9 X/ X
o- D8 g7 x! v4 R
其中第一卷第二卷加起來,原版甚至不足一千字。
8 c& I/ x/ g7 g, C
& M# V9 }0 U" F5 ^% h 楊守文可能無法完全照抄原版,但是修修改改下來,也不過堪堪一千五百字左右。
) q/ W% W$ J: I4 x! c) Z5 q) E$ V
- Z" H( j# O1 n+ A+ t 可就是這一千五百字。足足用了他一個多時辰。. ]( {0 F S7 s. A
/ y" y: o# E5 x4 B1 D: v 放下筆,輕輕活動手腕,楊守文臉上露出了滿足之色。
5 A* n' |* N( r- W/ o& f+ u) C& X& K" |3 w/ ~! s
就在這時,樓下傳來了楊氏的聲音,「兕子,快下來,阿郎回來了。」
! R) p" |: _5 \' z Q' b! r: n& a! p* b, p
「知道了!」# m' u: d% B& g( X
1 C) g9 i$ K" q# \3 e0 v% F 他把那兩卷茶經收好,便拄著枴杖從樓上下來。/ l+ ~3 z3 H- a
: D* t2 I' B$ y5 I" b( l$ T 「兕子,阿郎在前堂,等你過去呢。」0 X- ]9 p6 ~5 J1 u5 R8 h" j( ~9 V
2 }0 L9 A- g$ K& {8 p
楊守文覺得。楊氏的笑容有些怪異。
, s( }3 W m& q
) |, \ k3 ~: n. A ^ 「嬸娘,怎麼你們今天一個個,都有些古怪呢?」1 A$ _: h, l' P2 j
) L) w: L* Y+ G 「有嗎?」
6 @) a' M- }4 O) M5 I9 Y, Y/ ^
+ J& a2 x3 x: | 楊氏呵呵一笑,便攙扶著楊守文往外走,一邊走還一邊囉唆道:「兕子,你要多出來走走,不要總待在屋子裡。縣城裡的先生都說,要你多活動,曬曬太陽。」: ]0 n/ c1 G+ v v7 n+ n) U
+ t& u+ x6 ^7 q, ?8 b0 f
「嬸娘,我這不是突然來了靈感。所以才坐在屋中嗎?」8 ^' A, O" f; d" O' p X+ [- c( h
4 A. h- q2 o$ K
「那也不能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,我中間兩次上去,看你那麼用功,也不好打攪。」+ Z4 p' a9 r4 R# o6 R7 _5 o1 d
5 s& `) E: {! ?+ K7 ~" @ N1 V 楊氏說著。忍不住伸手掐了掐楊守文的臉蛋。
; Y2 p% c! I% i& P
" v# f7 `' f2 z% S/ G 不過,她旋即醒悟了什麼,連忙慌亂道:「兕子,我這是習慣了!」
. v& r2 f* ~( f( m+ j9 |9 h/ `8 H* B" Z3 |- l$ ~
楊守文,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在昌平縣城外,虎谷山下的傻小子。他如今是家裡的頂樑柱。更是名滿滎陽的楊兕子。以前,楊氏可以像對待小孩子那樣掐楊守文的臉,可是現在……4 H! y2 U7 n5 f" u7 X9 B; @, T
( G3 L) a* L) ^, c 楊守文則笑了,輕聲道:「嬸娘你這是作甚?在我心裡,你永遠都是楊兕子的嬸娘。」+ ~8 n0 l: b) j# {
. z; V+ O4 ~/ p" t, t 楊氏笑了,眼中流露出慈祥之色。5 a5 C& a8 w! C' ^
7 g* I \: e' f" B* H3 `' H 幼娘雖然是她心中的痛,可是有楊守文在身邊,多多少少緩解了她對幼娘的思念。 d2 H' q% F$ D- `; A% _# N( `
* J7 M& }6 W: W# J% Y6 q s
她知道,楊守文一定會找到幼娘,把幼娘帶回到她的身邊。; O" Z! P# _0 }
6 s: P3 M% ]& {3 w- r e 兩人從後院來到前堂,卻發現所有人都在。: c1 ~- N7 _! U5 {7 Q
2 x! y- Q) q! v: d" Q8 l& l
楊守文露出疑惑之色,走進了客廳,就見那桌子上擺放著一個托盤。
- ?5 s1 ]! s$ p9 u# S- k \ t% G
5 A2 c, T( R# R) R* @ 托盤上蓋著一塊紅布,也不知道里面是什麼。
# f6 h' J# ~; l' E' q) h- [. A/ u; f m" m. {; G
楊守文走進來,卻見楊承烈已迎上前來,笑著對他道:「兕子,快過來坐。」
$ Y7 Z' L( U2 f0 {7 p# H) Z5 P8 f- _! q# B
「父親,你們這是幹什麼?」
, d# q6 w$ K% q! Q& o, e
* r1 U+ {) a' T; T3 {0 g- N8 w 楊守文糊塗了,看著眾人。- O: j/ `. w! s0 V' j& d
2 E! M% ?- o/ E$ Z) g4 l
而楊承烈則把他按在了席榻上,緊跟著就見楊瑞捧著一個包裹走上來,恭恭敬敬把包裹遞給了楊守文,「祝兄長年年有今日,歲歲有今朝,生辰快樂。」- L/ u# m4 A$ o7 j0 c
. \9 a1 H, z$ K' a- r2 _ 「啊?」# ~1 \1 U* J# E3 p& n4 T) L
& W8 a5 w" w+ L5 h2 q0 q2 k1 J+ F) K 楊守文愕然擡頭,向楊承烈看去。
# J' i7 ?+ e( G) k+ p
9 x" f) a/ f6 r) q3 s 卻見楊承烈笑道:「傻小子,你忘了,今天是你的生辰。」
* t% f+ b! e! X4 f6 \& P9 }/ b
5 p* O: x6 G6 j7 N n 「啊!」
, ^+ {0 J( o. Q* H
; y; H$ i5 }/ A; z3 l+ P 楊守文張大嘴巴,一時間竟愣住了。
: f7 O" T; c0 r9 i* l6 U9 b! ^
5 F( H A' ?( X' E3 w& O/ l 生日,今天是我的生日?
6 A& F: t' X5 k- i- }* D3 a
1 l6 }: |0 B0 c: t2 n, \3 e 如果按照實歲,楊守文今天十八歲,可如果按照虛歲,他今天就已經二十歲了!
7 p; g6 m& ^; O0 Q$ p( N- D- p5 E+ c: I5 I
他早就記不得自己的生日,腦子裡甚至沒有這個概念。
+ I) C& p3 t0 i7 ]% R' R1 G$ v- O$ {; j5 e" x
沒想到……: o+ i8 S6 k9 r: Y
: W) X6 c# D# e% Q2 x( K 「大兄,這是二郎用貼己錢為你買的禮物。我知道大兄正在學射,故而請鄭九郎幫忙介紹了滎陽最好的匠人,為你做了這張二龍戲珠,還請你不要嫌棄才是。」
) J% |8 ]; C. y9 M" `" a5 S* Y- y+ D! o
楊守文打開那包裹,就見裡面是一個黑犀牛皮製成的弓囊。
6 z7 R: L; l$ U, b6 O. |3 ^+ k# E; M( x1 C: ]# m" C2 R
把弓囊打開,他取出了那張二龍戲珠。
' W" r; [: ^& h. @+ U& Q6 m& p. S& h& K0 M# Y1 ]' K! H7 w8 u u
弓是用上等的柘木製成,上面用牛筋纏繞,通體黑色。弓上,雕刻雙龍。5 C: r _7 [7 B6 X1 J
) N2 a9 x! j$ M# ]6 L. R/ D* L' d 「這張弓需三石力方可打開,百步之內能貫穿鐵甲。」0 ^( l; Y* y, F7 O# \3 }2 D
0 B8 }6 `- ?2 L2 `$ v& ^+ w, Q# U
楊守文忍不住把玩了一下,那清秀的臉上露出一抹燦爛笑容,伸出手狠狠揉了揉楊瑞的腦袋。* \$ w1 J, h* I/ ]- d" o% L
3 f* [7 |6 t6 J7 Q4 D 「二郎,多謝了!」
# h- e8 M5 X) E$ y; z
& \ O% K* C6 }1 W2 Z 楊瑞聞聽,頓時笑逐顏開。4 E( \ c. j5 l% h3 k
; b$ |7 x2 s) c, w+ K) z
「大兄大兄。這是奴奴給你做的香囊。」
( d6 l$ G- T/ x0 l* c& N8 L& q8 G$ h# C/ I: ]& S" _
楊青奴也不甘寂寞,把一個香囊遞給楊守文。6 v0 [0 c& @3 R& K5 w
: I! i$ a4 V- M% T
這香囊看上去有點大,上面的圖案也顯得……不過看得出來,這是楊青奴親手繡製。8 s5 h2 C+ [& Y
( V% f2 @0 [; ]. W7 a 心中一陣感動。他伸手把青奴抱起來,抵著她的額頭,輕聲道:「奴奴果然心靈手巧,大兄很喜歡。」
# n9 W% X O0 [ d. M: Q
: }- ]. X! U- h/ n 「嘻嘻,奴奴就知道。大兄一定喜歡。」2 v7 `. R# k' ?/ Y! a0 k/ `
9 |: ]8 w! Q9 i5 X+ r; q& ~6 F
接下來,吉達送了一根水勒韁,而宋氏則送了一件親手縫製的衣服。
1 ?9 ]+ F* E0 S5 I/ f$ _& m2 K* h+ V
楊茉莉最搞笑,竟然拿著半隻雞送給了楊守文。不過楊守文知道,對於楊茉莉而言,食物就是最珍貴的禮物。別看這半隻雞很可笑,卻代表了楊茉莉的一番心意。1 V; N& n6 Y9 H; \7 V, B; p
: i% ?0 F! A2 p' G. E2 [5 ~ 「兕子,嬸娘沒什麼好東西。6 H4 G9 z( H* b6 T1 j2 g
9 T1 g/ Y0 S5 @, p
平日裡見你好使彈弓,所以就找了陳木生,按照你平時用的那支彈弓為你打造了一支。也望你能夠喜歡。」% O i# e( ?) _4 q; a5 c
8 h6 ? Q/ b: Q, w R* S6 v
彈弓,使用鑌鐵打造而成,上面還有一個獅子的雕像。上等犀牛皮製成的弓袋,兩邊則是用三股牛筋製成的皮筋。楊守文試了一下,這彈弓至少有一石的力道。
4 j+ |/ p0 N4 Z4 I' v. B' P
* F" V5 u: x- `# r5 K 二十步內,配以鐵丸,楊守文相信可以擊碎頑石。6 R! ~' ^4 X3 q" @( m# a+ b
' p3 h8 }: r6 D& O5 K 「嬸娘,多謝了!」
$ v& q. G1 F: k$ n# l8 {+ `* q4 ]$ R
- _" y7 |& u" B" r9 B 待眾人紛紛送上了禮物之後,最後輪到了楊承烈。
C% |2 ]! j( O
7 i& y# S: b/ @* }+ T 他走到了楊守文的面前,輕聲道:「兕子。你如今業已雙十,如果按照族中的規矩,你這個年紀,就應該由長者賜字才對。不過。你母親在你出生的時候,就為你想好了字。現在可以正式與你,還望你不要辜負你母親對你的教誨。」
& Y i- s" M0 k6 k" K9 R' `4 q: i- B) a; `
表字,在古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。6 P0 [0 o& L4 G& K% i
& Q- G* p5 T* \$ p9 }* O7 g
一般而言,有了表字,就代表著成年。需要擔負起責任。, ~8 l- |. q) ~7 i0 [# Q* }
" `4 k( G" ?. ^ 「娘為我取了什麼表字?」
, v$ B/ V1 g+ Q0 R6 @1 B
z9 ~, E% X: o8 \; d% G 楊守文也非常好奇,忍不住開口問道。& q9 f. x( t. H- L1 l
- T* W5 v% A9 ]3 C
楊承烈笑道:「你名中有文,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有云:五章以奉五色,故而你母親為你取字:青之。」
+ b1 m. H: v1 U1 o
! v5 p H$ d& q9 t' S, G* ?+ l 楊守文,楊青之?
' R9 D8 P9 B$ k2 B# T0 j+ C& w
, i" y* R: p5 C 聽上去似乎不錯嘛,楊守文不由得臉上露出了笑容。" D' L( I& l5 C E2 b
9 p1 p6 o8 X7 A4 r c. C3 i# n0 M
按照後人的註釋:青與赤謂之文。楊青之這個名字,想必就是由這句話衍生而來。9 N4 b! O9 x. `! r+ r5 J
' i+ R: Q' i; _ 楊守文掙扎著站起身,而後在楊氏和宋氏的攙扶下,跪在楊承烈面前。
+ N1 h( L+ g! F# E9 K+ v( E
7 w5 Y+ s) \( A 「孩兒必牢記母親教誨。」
& ~, x Q& l" P& n- _- _) ]' C; H5 }9 [5 i& T! ]: t9 ]
楊承烈臉上的笑意更濃,連連點頭,上前把他攙扶起來。6 |: f+ i3 W0 `9 o2 Z
. H7 k6 N# Z7 F4 a* a# f3 q 「一晃廿載,我兒已經成人。
2 g- _- P' A9 [1 k
' |- n9 Q' c$ P \& [ 昨日你母親還託夢與我,說她很喜歡你寫的《西遊》。不過,她讓我告訴你,你外表柔和,內心剛烈。須知,剛不可持,柔不可守,剛柔相濟,方為長久之道。」+ j" c! Q& \! Q4 c5 x, g$ x: A
0 q( o8 o7 {8 o8 R& [( K" P
這句話是出自楊承烈,亦或者真是鄭三娘託夢?! y. M, h c% r' B8 j
) e: {1 y5 d8 w; I9 i8 _( p) | 楊守文不知道。5 b. D5 X0 i" F6 |& K
! H/ i6 U Q' X- p 可他卻清楚,楊承烈這是在提醒他,有的時候不要太過執拗,須知退一步海闊天空。
! @& u, [1 ?& d' S, L! P: H" k) _+ N
明白歸明白,但卻不一定能做到。, B, G. N4 T: k8 k8 H. A) a/ j
( G# F! w' k1 Y0 P
不過楊守文還是恭恭敬敬一揖,「孩兒牢記在心。」( X7 d& Y; ]( c& X1 Q
3 e1 M1 ]; g" M; R9 a
「好了,來看看為父為你準備的禮物吧。」
0 m& {! E5 ?, b4 ]# L
' J6 u( s. c4 p8 {8 t 楊承烈說完,哈哈大笑,上前攙扶著楊守文走到了桌前,指著那桌上的托盤道:「兕子,掀開來看看?」
; V' n$ {* o0 r8 ]7 u `; M& i" _, B$ s) `: p0 X1 o
楊守文看了他一眼,又看看眾人。6 h! [ [$ t# @& X* G: @
" O: S( {) ?2 Y3 t' T3 K
深吸一口氣,他伸手把托盤上的紅布掀開,卻一下子愣住了。
7 f2 Q# V2 N; {6 Y7 s
* J0 U% S) j% d) H9 U1 o' f' R 那托盤裡,擺放著一摞書籍。書上的油墨味道猶在,顯然是剛剛才印刷出來……
. O' |3 ]9 F3 G( \' y" ^. d6 K. h, }
「這是?」
) D, l- B4 M. ]; O% r3 f2 G( A
, i" X2 {/ V# i2 }, S 楊守文疑惑的拿起一本書,在封面上掃了一眼之後,眼前不由得一亮。
7 [! H7 Z1 p8 L. ^4 P9 ?
3 m0 r6 A, x3 |, n9 W& k7 D8 g 那書籍是線裝本,藍底黑字,上書‘西遊’兩字,而落款則寫著‘青之’二字。
% E8 O. m, V8 Q! `/ e) E! E3 @5 h' K7 v
西遊,成書了?% M) T) v) y/ I( L5 o! p; v( [7 ^
& y3 ?* a1 P3 z; R7 a. M 楊守文驀地向楊承烈看去,就見楊承烈正微笑看著他,輕輕點頭。
- A: r9 c1 x' t/ c( ?/ ? P! E7 X# H* 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