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二卷 玲瓏局 第八百三十一章 一樹小桃枝
$ Z L' D( i6 v% Y5 x( g7 A5 S " n+ v% w* f- v% Z4 u9 [; n
狄仁傑的病榻前,狄家三子站在一旁,默默垂淚。" K9 P4 [6 O4 O
( ]0 Z* H" I9 x$ e8 E7 k
狄家長子光嗣,現在是戶部郎中。次子光遠,自狄仁傑被貶謫地方時也調出了軍伍,狄仁傑復為宰相後轉了文職,現在是一州司馬。" O) z, u2 ]$ _6 A8 U5 g# S
8 a/ W8 a9 y7 E2 Q
而三子光昭在被冷藏多年後,也被皇帝賜了個職方員外郎的職務,這自然是對四朝老臣狄仁傑的一種補償。狄仁傑已經老邁且位極人臣,財帛女子難動其心,官職地位升無可升,只有把皇恩施在他的兒孫身上了。
8 V+ P. @2 J2 k, {) [# B4 R, X
: \5 a ~ F* Y; | 兄弟三人眼看父親已經陷入迷離之境,一個個京城名醫急聘而來,又一個個搖頭嘆氣地退出去,不禁悲痛欲絕。! V- Y& P. ^' h! K
, D$ a: s! P: J8 T5 Y6 ^
這時候,一個管事悄悄走進來,在大爺狄光嗣的耳邊輕輕低語了幾句,狄光嗣聽了又對狄光遠悄悄囑咐兩句,狄光遠點點頭,擦擦眼淚,悄然退了出去。這位奉諭而來的天使是二爺的舊友,大爺狄光嗣自然要他出迎。; f6 B v, ], E" h
0 ^* ]+ p; D9 `( [5 Z5 S8 F5 Q “二郎,你怎麼來了?”% }$ ? B9 n! p5 s% Z: j
! z1 B; @; P( e' C( N8 f2 k 狄光遠的聲音有些沙啞,神色異常憔悴。楊帆連忙道:“正在御前奏對,驚聞國老病危,陛下震驚,便使我來探望,國老怎麼樣了?”
o# b1 y- u0 p( v* @& W5 r: ^ 6 N9 Y2 I% ]( ^9 @
狄光遠默默搖了搖頭,忍不住又要流下淚來,連忙強行忍住,對楊帆道:“二郎請隨我來。”6 H _. J6 h' g Q4 i
/ O8 b/ A( z6 `% Q- ]7 ~/ G 楊帆隨著狄光遠緩緩步入內室,一進屋去,便是一陣濃郁的藥味。狄光遠伏在狄仁傑耳邊說道:“父親,皇帝差人前來探望。”
7 c# g. ^6 [ q5 g1 G1 O+ \
* s7 c; o; z& [3 ~4 |( x 狄仁傑身子一動,悠悠地張開眼睛。待他看清站在面前的是楊帆,不由又是一驚,目中的神采有些異樣。
* w$ r# I; q% `/ p& j) S
' t8 W% h& A5 w 狄家大爺狄光嗣見他有掙扎欲起的意思,連忙上前攙扶。楊帆急道:“國老無需起身,晚輩奉聖諭來探望國老,還望國老多多保重自己,國老無恙。則國家幸甚、天下幸甚。”$ ]& @3 n! g* u; r' ^% |/ m5 t3 ]- p
5 c! c& V# T b! V9 C
狄仁傑定定地看著楊帆,嘴唇嚅動了幾下,楊帆連忙俯身下去,把耳朵貼在他的嘴巴上,就聽狄仁傑低啞而艱難地說道:“這次……你……做的很好!武氏後人……非善主,爾……當為天下計,當為……天下計!”
) ?& z# a% n$ l& c, I* h& r1 V 5 r- D# B% P* {+ }
楊帆握緊了狄仁傑的手,低沉而有力地道:“國老放心,長者所賜表字元芳。又贈‘歲寒三友’。諄諄教誨、殷殷期望。晚輩一直銘記心頭!”
* L$ w3 O: _3 }; v8 I0 H& S
" F9 Q- N/ q$ G( e$ G 狄仁傑的眼睛亮了一下,可他依舊緊緊握著楊帆的手不放開,楊帆猶豫了一下。附耳對他竊竊私語了一番。) }8 p0 S Z. X- O* i+ {
! {, {% Q2 b" e# @
榻前此時只有狄仁傑三個兒子,他們驚訝地看著。不知道楊帆說了什麼,隨著楊帆的低語,他們的老父親臉上的線條越來越鬆弛,漸漸向上牽起,似有一種遏制不住的大歡喜。6 X2 o# c+ L5 [4 V3 N! a
9 u1 M) _+ j# s7 N6 \4 G
“呵呵呵……”
: C( }) y$ @3 g& c8 s3 a
j& E+ c1 _6 f L8 k7 `7 v 狄仁傑聽著聽著,終於笑出聲來,不知是迴光返照還是什麼,他的聲音也陡然大了許多,清晰了許多:“老夫此番……怕是撐不住了。你且回覆陛下:陛下所憂所慮,臣知之也。前薦張柬之,陛下猶未用,此宰相之才!又,文昌右丞韋安石,為官嚴明清正、為人惇厚持重,亦是宰相人選。此外,敬暉、桓彥范……”
" v, M2 R6 ]0 T# j* F* Q
: f& v% A9 N9 h 狄仁傑一連說了十幾個名字,看起來他早已考慮好了身後事,一口氣兒把所要交待的事情說罷,這才輕輕拍了拍楊帆的手背,一臉欣然地道:“家國大計,盡付與諸君了!”楊帆把狄仁傑說的話牢牢記在心裡,鄭重地點了點頭。
. ^. _2 M3 j3 p7 R6 H 8 F; |+ ]$ x7 k$ e! @
這時,府中管事又來稟報,說是皇帝盡遣御醫來為國老診治,狄光嗣忙親自迎出去,狄仁傑向楊帆點了點頭,楊帆放開手,向狄仁傑鄭重地作了一揖,由狄光遠陪著悄然退了出去。
0 L3 A4 u& z: t7 z* O" N( A, b % S4 @5 y# y# ]( X! \6 T
外面,一群太醫由狄光嗣引著,急匆匆與楊帆擦肩而過,進入內室。& k: u3 d0 O1 E/ w- f
/ t' z4 }. b0 C1 y$ r 楊帆沒有走遠,就在庭院中立住,狄光遠心懸老父,這時也無暇陪他,向他致了歉,便又匆匆趕回房間去了。+ |& f" F O& O1 ~5 n6 G, P
+ R! z, R* h6 e m% F# k6 v% g
也不知道過了多久,房間裡突然傳出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,緊接著,守在門外的一眾丫環奴僕盡皆哭伏於地。
+ k' r. c4 _) X( r& }! R & }, L' h- s7 z) x9 }' T
滿地飛紅如雨,庭前一樹小桃枝,枝上幾朵花瓣,被輕風輕輕扯了去。: ]: a$ Y# X6 c) K N6 W
. o# S& s% H) ], s+ v9 [9 A9 }9 s
檐下燕子,猶在望空呢喃……+ b6 @: K( e' z& X
& ]; z9 }; F6 Y+ [, J 站在庭中的楊帆不知怎地,便被風迷了眼。; R' Q. b5 u: n4 J9 d0 ^, e
/ A2 @6 {* v# e 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$ L' b6 h# T: j6 c8 x8 l/ e5 |
2 X1 B* Y9 b4 C q. W
狄仁傑去世了。
4 f1 ^$ w1 A, W+ j" k
4 z: e3 o( Z I" j! w2 a 武則天親自為他主持喪禮,停朝三日,著滿朝文武拜祭,這已是人臣的最高禮遇。
# ^% X; C+ @$ o* [- X $ c/ v- R: n+ h- Q8 V# A
武則天又贈狄仁傑文昌右相,謚號文惠。這個時候,還沒有形成後世對於謚號文正、文貞一類的統一排名,多是根據大臣的個人特點來選擇的,但文惠在不成文的規矩裡,就是當時最高的謚號。
2 m$ y6 w6 ~6 @- B) {- i: J2 J/ z; y
% ?: u7 M( v: J; T 又五日,受狄仁傑舉存的張柬之,從荊州調回京城任洛州司馬。一州刺使直接拜相那也太過驚人了,先調回京城,離中樞便近了一半,也好就近觀察,再圖發展。與此同時,文昌右丞韋安石被拜為鸞台侍郎,眼看著離宰相也只一步之遙了。
; K" I1 ^6 }8 d# S- g, A ! Y& d$ F% T& g- T
這些天,廬陵王李顯一家人住在東宮,與兄弟李旦一家人闊別十六年後終於重聚,余此之外倒也沒有旁的事情,直到今天,韋妃和李顯的一眾兒女都被從房州接了來,東宮才又熱鬧了一回。, S, s' W# P& ]' k- c
4 u( M: |# e, \. C$ T 李裹兒甚得皇帝寵愛,這些日子常去御前陪伴。她性子乖巧,又很會說話,極討武則天的歡心。在宮中短短時日,李裹兒就已漸漸適應了自己的新身份,那察言觀色、取悅奉迎的本事更是漸長。4 k, G/ k/ i0 Y) G
, }* X4 M( M) }* B8 X/ T3 T) Q! p5 r1 D 她剛陪伴父母雙親從御前回來,正要去尋自家姊妹說話,忽地瞧見堂弟李隆基一身短打,臂上搭著件袍子,滿頭大汗地從前庭走來,便笑吟吟地向他打了聲招呼:“三郎!”* S& R+ ~/ j& ]) @
$ [( N7 s3 E! C 李隆基惱恨伯父歸來奪了自己父親的位子。對伯父一家人映像都不好,他冷哼一聲,掉頭就走。李裹兒笑臉登時一僵,她雖慧黠。一時也未猜到這個小堂弟的心思。0 W& l" l- N# b1 ?# B7 S5 L9 x. C
1 s7 r5 h+ |# Y2 e, {/ Q 剛剛從殿角轉出來的李旦將這一幕看在眼裡,忙又退了回去,等到李隆基繞過殿角,李旦才搶出一步。攔到了他的面前。李隆基一見父親,連忙止步施禮,李旦沉著臉道:“何故對堂姐無禮?”
/ s J" e E* U6 M3 V; \
. }( w& ]( G0 c' g 李隆基悶著頭不說話,李旦嘆了口氣,輕輕摸摸他的腦袋,慢慢走到牆邊一口栽著睡蓮的大缸邊,撥弄了一下那艷麗的花瓣,對李隆基道:“莫要怨恨你伯父,你那伯父歸來。於我一家。有恩無仇!”/ U; {' m2 T) H2 v1 O
$ h' x3 K8 A7 _, A* E" N 李隆基驚訝地看了一眼父親。李旦笑了笑,對他道:“你終究還是小,許多事情想不明白。為父也是你祖母的親生兒子。又是這東宮裡現成的太子,你祖母為何捨近求遠。去房州接你伯父回來,還不明白麼?5 d. B; m7 b4 i9 T2 G9 o7 T |
- |2 {$ O4 [( }# A 難道你忘了你的母親是被誰害死的?咱們家和武家的仇怨已經不可調和,一旦為父做了皇帝,會放過武家嗎?你的祖母不敢讓為父做太子啊。如果沒有你伯父,那麼這皇位就只能交給武家人,那時咱們一家人還有活路麼?% o' W" F7 K: s* l' s3 c( h8 S
. |% b* s! n) A0 A6 I& h
所以說,並不是你伯父搶了你爹的皇位,恰恰相反,是他救了咱一家人的性命!你的伯父是以養病為由回京的,暫時為父不好提出辭讓太子之位,等過段時間,辭了這太子之位,咱們一家人還能長住東宮麼?, A1 S' {5 E# Y% x, V
+ b0 A [ a+ I- g2 Y" ?0 | v 那時候,咱們就可以出宮去了,你這個郡王漸漸長大成人,也有機會得一塊封地,有機會到天下走走,而不是困在這小小一方天地裡,這有什麼不好?至於皇位麼,呵呵,皇位啊,就是個忘八蛋,為父早就厭之透頂了。”
i9 z2 h' h' _2 ]! Y* o- W
e! u1 U+ e# I, d2 `4 B8 \ 李隆基被父親這番話驚呆了,怔怔地望著父親離去的背影,久久不發一語。! ^& K9 e! R, P3 u- |( Z$ w* B
/ K* V0 \ f/ ?- y" k$ {. K
李裹兒沒把小堂弟的不禮貌放在心上,一個小屁孩兒,懶得理他。她正急急趕往後殿,要見各位兄長和各位姐姐,不管怎麼說,她畢竟還是一個少女,見到久別重逢的兄弟姐妹自然有種由衷的歡喜。4 ?1 P e. ~" k
- y# t2 Z! h o( X$ u
方才母親一到宮裡,就由父親陪著一塊兒去見皇帝祖母了,素來怕與皇帝祖母單獨見面的父親把她也拉了去,她還沒機會與兄弟姐妹相聚。剛剛回到一家人所住的院落,便見胞姐李仙惠從分給她的宮室中走出來,裹兒馬上迎上去叫道:“阿姐!”
# W8 k! }* W. r2 x: k' s7 c / Y, j6 F% u5 m5 ]1 B
李仙惠興奮地道:“裹兒,這宮裡頭真是富麗堂皇,堪比仙宮呀。你看到端門前那根擎天巨柱沒有,當真壯觀,那麼高、那麼巨大的一根鐵柱,簡直無法想像。”' i: ^3 [2 m$ D8 S3 J& H. \$ w% s
) v, E2 p9 I$ L
李仙惠年方十八,容色比小妹雖略遜一籌,也是仙娥玉女一般麗色照人的美人兒,笑語盈盈時,頰上淺淺兩個酒窩兒,尤其可愛。+ I/ q& F: _) n/ Z) p+ @
* Z9 |3 R/ b/ l6 B. v5 ]+ B& J
李顯這些子女,最大的當初離開洛陽時也才四五歲年紀,童年往事早就忘光了,這麼多年來困於深山,今日重返京城,那見識比之村姑牧童也強不到哪兒去,如此富麗堂皇的宮室建築,實是聞所未聞,而這以後就是他們的家,怎不欣喜若狂。
) z. m; R7 s( C7 M, A" d, M3 K& y 7 d, @" d( Y' n! x1 D
李裹兒全然忘了她初入洛陽城時那種處處大驚小怪的村姑模樣,不屑地撇嘴道:“阿姐少見多怪,這算什麼。東宮還算是差的,你若見到皇帝祖母所居的麗春台,才曉得什麼叫天上仙境呢。”
$ G. d3 b2 T1 X0 Y* ^: V
, B$ S* x$ X* L; m 李顯七女,其中有三個是韋妃生的,李仙惠和李裹兒就是其中兩人,因為是一母同胞,所以感情尤其深厚,對她的取笑不以為意,只是笑著在她額頭點了一指,嗔道:“瞧你,不過比姐姐早來了幾日,倒擺出一副司空見慣的模樣。”6 ^4 l Q6 v3 z* H* q
4 f% y# ^ h3 q+ B
李裹兒“嘻嘻”一笑,忽然想起自己一路所遇的重重驚險,還沒來得及向兄長阿姐們賣弄一下,便賣個關子,故意問道:“阿姐,你們得了聖旨,從房州一路過來,不曾遇到過什麼凶險吧?”1 r1 A, o) y7 @* m
9 D) S/ m9 }9 J# n& h 李仙惠道:“當然沒有,阿娘早就說得明白,只要爹爹平安到京,絕不會有人閒得無聊來尋咱們麻煩的,是以這一路上都太平的很,啊!對了,你還記得那個很凶很凶的賈旅帥麼?”
1 N3 M' A" w3 \7 o6 u8 A
! m0 {1 X" I" e( x) b7 g/ A [# m. A 李裹兒初到京師花花世界,一時間迷迷糊糊如臨仙境,許多事情都被她忽略掉了,這時阿姐忽然提起賈星,李裹兒好似猛然想起了什麼,俏臉“唰”地一下就變了,聲音微微發顫地問道:“賈旅帥……他怎麼了?”
$ J9 f. |. l* ]: ^+ O0 h; e6 e
- e( ^! p5 o4 o5 d! E) e7 Z: G" A! h3 Q& i( i. 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