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1789章:漢旗天下(179)風波過後 + }& F9 G! t; D7 a* |* I: z7 e+ o1 C6 ?  \
 江南,一處無名小鎮之中,今日卻是無比熱鬧,在南部稍有聲名的士子都從各地蜂湧而至,無他,只是因為荀休正在這裡開壇授課,作為名滿天下的學術大家,荀休在從大漢禮部退修之後,便四處雲遊,興極所致,便會開壇授課。
 . x3 z. ]( w( W; R( P* k
 * }" C/ n* n( L# u  當然,他所講的,與大漢現今的國策有著極多的牴觸之處,他仍然崇尚著英君明臣,自上而下,修心養性,清心無慾,儉以養德的學術思想,對於現今大漢一切以賺錢為第一要務的思想是深惡之,痛絕之。在朝堂之上,他鬥不過蔣家權嚴聖浩,他認為那是因為大王高遠地支持著他們,因為大漢四處打仗需要錢,便只能暫且如此,但處廟堂之遠的地方,必然還有著謙謙君子,有德之士。$ w- ?# Z& \% A& x+ h. R2 b' Q7 f$ n  ]
 " u3 c7 v) q5 Y6 s, W5 i# Y# C! P
 兩年講學下來,荀休只覺得精神格外振奮,果然如自己所料呀,天下的讀書人,對於現在漢國所奉行的那一套,是深惡之,痛絕之。荀休認為反擊的時候到了,一個偶然的機會,他得到了某個訊息,毫不猶豫地,他與遙遠地方的某人聯合了起來,各自動用自己的力量,一起策劃了這一起勸進風波。/ B8 w/ [2 P: h" k. ]: \
 
 7 P- T1 }" s  P. Q/ ^, N* Y  勸進風波席捲全國,浪潮之大,影響之深遠,讓始作俑者荀休也為之心驚,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高遠在大漢的影響力和百姓心目之中的地位,但愈是如此,愈讓他感到高興,如果高遠能晉位皇帝,收回權力,那麼,也許在有一天,他的身邊沒了那些唯利是圖的小人而多了一些謙謙君子,在這些人的勸導之下,高遠一聲令下,整個大漢的國策便可以扳過來。以高遠在百姓心中的地位。絕不會引起大的動盪。
 * y- @6 ?* G. J. L3 \" ^; _; B% ~: ~* T
 一堂課講完,盤膝坐於地面之上的各地士人紛紛鼓掌歡呼,荀休的學術,更符合他們的生存之道,而現在的大漢,在他們看來,完全是禮崩樂壞,道德淪喪。出身不重要了,無論是什麼人,那怕你出身再低賤。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成為大漢的官員,他們如何能忍受那些泥腿子,那些以前的下九流成為他們頭上的管理者?以往一篇詩詞歌賦便能揚名天下進而受到賞識當官封爵,現在根本不可能了。用漢國現在選拔官員,第一看的就是你能不能做事,具不具備專業的知識。
 5 `: q( G1 Y/ J8 Q- D4 E
 & |( X1 b5 d8 K& b- x7 _% Z1 H; P  詩詞歌賦成了小道,道德禮樂成了配角,所有的一切,都與他們熟悉的不一樣了。楚王朝的覆滅讓他們哀鴻遍野。於他們而言,最後的一片樂土也被漢國的火炮刀槍擊打得粉碎,荀休,這位前漢國高官的講壇。讓他們又看到了一片希望,哦,原來漢國也不是鐵板一塊,也有旬休大師這樣的明白人啊!
 5 E; W0 l. t. J7 |- z$ q$ k" `  v
 楚國滅亡。反而給荀休帶來了大批的追隨者。
 ( C" I4 m* n& g. @4 d6 t, a( i( x. @  w2 u/ \3 _
 或者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,如果不是大漢的兼容並蓄的政策,又怎麼會容忍他們在鄉野之間對大漢的國策大唱反調呢?大漢的方針便是。你可以有不同意見,但你不能干擾我們國策的執行。只要是在容忍的範圍之內,隨你去折騰。誰好誰壞,老百姓自有判斷力。
 2 R: G  v* J( H; u+ P2 u2 y! j+ U' B$ o6 l2 `
 一個時辰講下來,荀休已是感到疲憊,中場休息,他退回到屋內,這是一個楚國前官員為他提供的一處講演場所,倒也是清雅別緻。; s  V! E6 n3 a* E- W
 / n) ^7 l  d, x0 }) M
 喝著香茗,嗅著清香,荀休精神微振。閉眼細細梳理著接下來要講的內容,他不是想反對大漢,他只是認為大漢現在政策不對頭,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中,能為道德禮樂多播灑下些種子,有朝一日,當皇帝幡然醒悟的時候,不致於無人可用。
 ) S. s- A2 c% d! ?9 C: u
 , ?% s& L, p6 E  「老爺,最新的一期大漢日報已經送來了。」隨行的侍從恭敬地遞上一個捲軸,作為大漢的高級官員,雖然退休,但荀休的待遇卻還是在的,他現在落腳的地方,也早已是大漢的領地,當地的官員,對這位前禮部尚書也是畢恭畢敬,至於彙報上去的荀休講課的內容,上面的答覆是,由他去吧!6 `. e/ A8 m$ K) V- \, X! g
 " A0 n0 u9 ]( s, Z
 一手掀起的波浪,荀休自然想要知道結果,這些天,只要大漢日報一到,他都是要第一時間翻看的。
 ) {! R' e8 p! F% ?1 ?; `, B' ]/ G& C5 r9 g
 今天的報紙很厚,讓他意外的是,除了大漢週報,居然還有薊城晚報。這家薊城晚報是他退休之後才冒出來的一家小報,專門報導一些雜七雜八的小道消息,桃色逸聞,以獵奇追艷而招睞顧客,他是最不待見的,如果他還在位,是絕不會允許這樣一家報紙存在的,但他退休之後,禮部改名為文宣部,新任部長霍嘯林居然放任這樣的東西存在而不管,遲早是要受其連累的。
 ' i$ b" d2 K! {+ D" J
 * J1 \1 X+ Y, M  今天居然還給他送來了這樣的報紙,這讓他很生氣,抽出這卷薊城晚報便扔到了一邊,報紙散開,一行大字映入他的眼簾,大漢皇帝陛下萬歲!! S5 l8 V, ], K; y9 E+ G& h) j
 
 - Y  O& f5 \1 C8 y, i* T1 |  他心中驟地一緊,大漢皇帝,莫非漢王已經答應了這股勸進的浪潮麼?因為距離薊城太遠,他得到的消息,是要晚上十好幾天了,現在送到他手裡的報紙,也已經是十好幾天前的了。1 X# V, T: j! C
 
 ' O. U+ z9 N6 S, E/ c7 S  他顫抖著手撿起薊城晚報,副版之上,除了這一行字之外,全是一片空白,唯有在主版之上,有著一篇文章:走在正確的道路上!看著持筆人署名為周玉,荀休眉毛不禁一掀。
 0 I7 j0 V, b7 Y" L, d; ~" a  R: R! l
 ( v3 H: s8 x( [$ G) w  匆匆看完整篇文章,荀休如遭雷擊,怎麼會是這樣?為什麼會是這樣?這還叫走在正確的道路之上嗎,偏了,偏得太遠啦。' d' B" K/ H8 Y) D' H
 
 ; y2 K2 \' {2 d& x( s2 N/ F$ n. |; h  狠狠地將薊城晚報扔在地上,臉色氣得有些煞白的荀休顫抖著手打開了大漢日報,這才是大漢的喉舌,他們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說法。
 5 D# a; u, p. @: n0 b0 @8 ]' [. |' F- f+ ~+ ?+ E
 大漢日報就厚得多了,但是只看了一眼標題,荀休便覺得渾身的力氣都被抽走了,與薊城晚報相比,大漢日報不僅在主版之上登載了大漢第一任皇帝的演講,更是在副版之上詳細地作了解讀和說明。( {8 ~6 b5 o! n) Q+ Y$ ^8 q- u
 9 p7 _7 {  d8 w+ q# c8 b- }' N
 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完,荀休呆呆地坐在坐椅之上。
 6 c  I! z/ F, J% a" a% C% ?
 " g3 f' @" F0 x" q  d# ]  「你們都下去,我想一個人靜一靜!」他揮揮手,對身邊的伴當隨從道。' s# c7 s3 o  i! F2 w5 ]" h: T- \5 K
 
 ' g3 i( E5 S; c& B3 J( \  半個時辰過去了,外面休息的士人追隨者們再一次聚集,等著荀休開講,隨從推開房門,卻發現荀休歪斜在椅子之上,早已是呼吸斷絕,一代宗師,就此駕鶴西歸。! F4 m+ K- U. U. [  w4 b( ^
 % ~+ B& v* H9 f, K3 J$ [
 而此時,在大雁郡,田遠程的面前,同樣也鋪著大漢日報和薊城晚報,這上面的內容,他這兩天已經細細地咀嚼了多遍,臉上除了苦笑,還是苦笑。
 , F( c; T+ C1 I: c$ x2 H7 J7 O6 c6 `  k7 E; l
 「高遠,漢王,你果然是與眾不同的,非有大勇氣莫敢為也,難怪這些年來,一個又一個的王朝倒在你的手上,一個又一個的英豪被你踩在腳下。」
 : R: u9 W( x% ?( l. {
 " z/ C3 q6 `6 o1 |  「老爺,薊城哪邊又傳來消息了。」耳邊傳來細脆的腳步聲,田遠程並沒有睜開雙眼。「現在確認,國安局確實已經掌握了老爺在這一次風波之中所起的作用,薊城的人勸說老爺還是儘快遠避為妙。」
 , P/ e1 O! U% g
 4 W$ c: d8 `, H. g) q4 M+ i; o  「遠避?往哪裡避?」田遠程睜開了眼睛,「如今這天下,哪裡不是大漢的領地,即便是遠洋海外,也有著大海的艦隊。根本無路可走。去吧,收拾收拾東西,我們去大雁湖。」
 ( a( E. x; F$ ~2 y1 {) @, ~
 o9 W% H$ }# s3 m  「對,去找老太爺,老太爺一定有辦法的。」隨從喜道。
 # e6 E; @% v- ]5 D
 , L: z8 |! W8 _5 P" L  「你又錯了,我是去向老太爺辭行的,老太爺也救不了我。」田遠程斜了一眼對方,「大丈夫敢作敢當,既然做了,就沒有什麼不敢當的,等我向老太爺辭行之後,便等著曹天賜上門拜訪吧!」
 5 C8 Z  h; s" Y( e9 ?* J
 8 @  u0 A- n# O8 S) E* c( O; c  大雁湖畔,田府之內,田單嘴唇顫抖,「你,你怎麼能做出這種事來?」
 5 T$ w6 E; j5 J! j  \* `4 z+ \5 C: f
 「有些事,總要試一試方能知曉行不行得通,現在我明白了,高遠的確是不世出的人傑,為了將他推行的制度捍為到底,他居然敢於捨棄一切權力,單是這一點,我就遠遠不能及也。」& P/ W5 H6 l: {
 3 B1 a7 |7 x; j4 J8 F% a0 x; C
 田單沉默半晌,揚聲道:「推我出去。」* \0 w+ W( H' Q2 F
 
 ; q9 m2 W" h  y! R! O  「父親要去哪裡?」
 % y! [5 N0 E+ H4 b8 l" o, T- g9 X& G
 「如果說現在還有人能救你一命的話,也便只有蔣家權了,我去找他。」- J  |* \  `& Y2 f% H
 
 7 A$ }2 ]! n" w" v  「父親,做就做了,何必如此低三下四去求人?」
 & f5 D! J$ H8 z
 + S$ ~- Z8 p: y8 `  「閉嘴!」田單怒斥著兒子,片刻卻又頽然傷感地道:「我已經老了,在這世上也活不了幾天了,我不願意在我死之前,先看到你沒有好下場,我不能再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,也不願意孩子們沒有了父親。推我去,難道你想看著我爬過去嗎?」; u& D1 g% ]; f) r% v$ J$ O
 
 , b+ E4 {# T3 s( f2 z  擁裘偎爐,揮毫潑墨,來到大雁湖畔將養的蔣家權的精神反而要比在薊城健旺了許多,在他的面前,也攤著大漢日報與薊城晚報關於這一次風波的報導,而他正在完成的,是他的這一生學術最後的總結。' P) o* P, T* H! [! X' g; g- C
 
 ! u7 K3 k9 k/ T- L; @  高遠即皇帝位,卻放棄所有權力,在大漢建立了虛君實相的政治體制,成為了他治國理念的終章。6 A4 u  J* N9 M; P( S
 7 c3 }: @1 ^6 ]" Q9 r
 寫完最後一個字,扔掉手中毛筆,看著堆滿屋子的著述,想著此刻大漢的興旺富足,蔣家權仰頭哈哈大笑,此生足矣。能看著一幢大廈平地而起,不斷地夯實地基,不斷地茁壯成長並將傳之萬世,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他這樣的人感到欣慰呢!
 8 N; `: f5 X  |# m( S
 ) _, e7 ~) r2 L: @& a) S  雁過留聲,人過留名,我蔣某此生足矣。
 ' |6 Q  @, Y! ?
 , ?9 x% c+ Z+ a3 j  [& c7 q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