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卷 第43章 樓歪了
6 y) F; l) E7 s' I
3 H& ^6 |9 l; o# E: e1 q R; U+ o 早朝,萬曆一上金殿,便往御椅上疲憊地一坐,顯得有些萎靡不振。他是天子,堂堂天子想要一個女人,居然敗得如此容易,被人打得落花流水,這個事實對朱翊鈞的打擊著實有點大。
/ z. J! b1 k9 o. M6 r+ [6 M6 ?. t7 ]/ N8 `9 V. f' U
忽然之間,他就有些意興索然。九五至尊的皇帝又能怎麼樣?坐在這高高的龍椅上,看著齊齊俯首向他高呼萬歲的群臣,萬曆只覺得這是一種莫大的諷刺。
0 e. o; d. W, T" Y; {/ Y, C( a/ |
「眾卿平身吧……」- H3 y5 \7 Q, k K+ o2 Q/ ^; ]
8 M2 z/ T \7 C
萬曆懶洋洋地揚了揚手,聲音有氣無力,眾大臣對皇帝如此模樣略感意外,因為萬曆皇帝給大家的印像一直都是兢兢業業、恪職盡守。身為帝王尤其要注重儀表,朝會上豈能如此隨意?, b% J& ?* _5 |/ D- ?
& f2 M; j( d9 d 記得前兩年京師大旱的時候,萬曆帝親自祭天祈雨。祈雨當天,皇帝親率百官步行十餘里到天壇去,經過一番冗長而繁複的祈雨儀式後,又不顧勞頓,堅決拒絕乘輦,再次頂著烈日步行回宮。
& L; ?4 N8 e" {& m- p2 y1 M6 I6 j7 Y
為了表示祈雨的虔誠,當日他還特意下旨免除清道,破例讓沿途百姓一睹天顏。那番舉動,不但令群臣百姓無限感動,更有不少人潸然淚下。) N- J. { ? M1 h3 z. m
' n- I% d H1 h7 D4 ^& u
如果擱在平時,馬上就會有御史上前嚴厲批評天子了,不過今天御史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,所以他們只是略感詫異,便把此事拋在了腦後。
/ B3 v, h W7 J) j' B/ s! o0 E7 U! J
百官奏事,御例都是先處置外臣使節的事,再處理地方進京大員的事,最後才輪到在京官員奏事。今日既無外臣使節,也無大員進京,直接就到了朝臣議事的步驟。+ D! f i2 u8 @3 V
+ D* Y5 b6 W0 o! ~9 H
三德子剛剛說罷「有本早奏」,便是一聲清越如鳳雛、抑揚如名旦的高呼:「臣~~~有本奏!」- d( M \# w1 J, S
3 s% L0 X3 z+ j3 _
這聲音是專門練過的,不過要說得精氣神兒如此飽滿卻也不容易。萬曆皇帝向聲音傳來之處掃了一眼,就見一個六品青袍官兒雄糾糾、氣昂昂地出了隊列。
`% o( W ^2 n0 a" I! t8 m0 {" V4 ^0 c- n
金殿太大,文武兩班隊列太長,六品的官兒官階又太低,所以那人是站在班尾的。這一聲喊罷,他得往前走,此時正捧笏快步而上,向御前趕來。. b4 g- d$ |) [$ l4 E* r D
$ o8 d7 {- k( g2 { 萬曆一看他這副架勢就有些心驚肉跳。有資格參與朝會的官員至少五品,而五品是要穿紅袍的,所以滿堂朱紫不僅是形容在場的都是有權有勢的官員,更貼切的用處正在於大明的朝會。
2 w' Y7 U+ q4 C1 Q1 q) d7 x9 P. g& h y! W* ?. h, X' |/ a9 v
在這種場合,不著紅袍的低階官員除了皇帝指定要參加朝會的。就只有一種人可以不請自來。那就是科道官。這些官職極低,但無人不可彈劾的特殊人物。$ Z% Q: |- e. {5 N
+ n9 S4 V% \# x- Z 今天萬曆可沒特意召見什麼小官,那這青色官服的人必然是御史了。
% c3 W1 n' `' r0 Q* f) }
1 g; c1 g w7 _+ a7 X0 s 果然,真的是御史!
5 H5 g# Z' _' I0 }
3 W& L/ H$ S1 B0 A# {& _0 k1 r0 |0 P 那個青袍人胸脯挺得老高,萬曆皇帝已經看清了他胸前的補子,補子上邊一隻獨角獸就像那御史一樣,雄糾糾氣昂昂的,怒目圓睜,威風凜凜,正是御史才有的補服圖案:神獸獬豸。
4 V- z8 {7 k! m1 D; O$ t$ I: `' H* ^
i, ^ I, Q$ d( y2 h 「皇上。臣陝西道監察御史李博賢。臣欲請天子與殿上諸公,眾議貴州臥牛嶺長官葉小天擅殺四方土官一案。」. h( \( c: X! Z
3 x' W9 @7 V% w5 K 朱翊鈞一聽怫然不悅,沉下臉色道:「此小事也,何必大張旗鼓。朝堂之上,當議天下之大事。此等小事,卿可形諸文字,奏報於朕,由朕批送有司處理即可!」
! r. T: e1 l( ?: W' B
4 C" w0 m' i# ?, M% Y1 A5 \ 跟我摞臉子?專門負責找碴兒的御史大人窮橫窮橫的,還就不怕有人給他臉色看。
% s" N( G" i+ B" y. e2 J5 `5 O
* V6 w+ P' [ s$ u; |: x, r 李博賢馬上正色道:「皇上,葉小天乃西南邊陲一土官。他的所作所為,關乎西南邊隆之安危,怎麼能算是小事呢?常言道:千里之堤,潰於蟻穴。吳楚爭桑之戰。不過是因為一棵桑樹,一方土官難道不比一棵桑樹更重要?須知……」% y: d6 V9 }" L5 P3 r
# _! X# L5 G) P/ ~5 G) Z1 Y- a
御史之可怕,除了他們得理不饒人,還有他們聒噪的本事,那嘮叨的功夫實在是令人望塵莫及。萬曆皇帝只是不耐煩地說了一句,李御史便滔滔不絕起來。3 ^6 v( l$ v: @" {7 v6 v
. i1 F8 u6 v0 b# y9 o0 x
萬曆皇帝皺著眉頭聽了一陣兒。眼見他沒完沒了,便打斷他的話道:「罷了,那就議一議葉小天的罪名吧,不知眾臣工對葉小天一案,以為該如何處斷?」: t. W/ R- ~0 d& w' }1 F: S
- B4 U! j0 U7 V: H' S% x8 h
關於葉小天在貴州的所作所為,在內閣的堅持下,已經以邸報的方式傳達給了各部司衙門,文武官員們都很清楚此事。5 T+ }' Q: b. u5 S
4 t7 m- C4 f! f* U 一直以來,武將在朝堂上幾乎都是打醬油的,負責站班而已。他們插話,通常是在涉及重大軍事行動時,不過即便是軍事行動,主要決策者也是文臣,要由他們來決定打還是不打,打的話打成多大的規模,達到什麼樣的戰略目的,這已相當接近現代的軍事決策,其戰爭目的也定位的很準確:為政治服務了。# b- [0 {' G9 J. H
4 C# w5 `# y. A5 O" I 可葉小天一案嚴格說來,與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,但是今日卻有多位武將主動發言,認為葉小天只是自衛反擊,而事由更是那幾個死掉的土官無視朝廷,葉小天之所為是捍衛了朝廷的威儀,所以不但無罪而且有功,當賞勿罰。
; k/ l7 d1 `5 P8 v' V4 q( m( D8 F9 g0 _/ P/ |* N5 J! |
至於其他朝臣,也是各有看法,斬、貶、謫、流、懲、罰,各有說辭。萬曆皇帝今天心情不好,眼見話題一開,一隻鴨子就變成了五百隻鴨子,嘰哩呱啦吵得不知所云,心中真如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。% t4 H" w; d. o6 i
@+ h2 G9 {7 F: P N, ?
朱翊鈞不耐煩地轉向首輔申時行,問道:「申閣老以為如何?」
, C8 J0 Z, T4 g8 e; M
" [- V; {4 W- M$ U# e$ d 申時行為人圓滑,他是比較傾向於順從皇帝的意思的,他當然清楚皇帝恨極了葉小天,只有贊成判處葉小天死刑才能取悅天子。不過做為文官代表,他敏銳地發現許多文臣都傾向於寬赦葉小天。; J/ k% \ l. B: [8 d) Y
2 E9 B8 X- B8 y% b" |7 I6 |
對於這些文官的態度,他也不能不予考慮,否則作為首輔、文官集團的最高代表,卻處處同本陣營的人唱反調,那他很快就會被大家孤立起來,變成一個空架子首輔。6 o/ ~& N$ Z9 A* E: S
- T# L S9 U( x+ C* {! `
所以,申時行只一斟酌,便提出了一個折衷之策:「老臣以為,葉小天之所為,罪無可恕,情有可原,可酌判流……或謫之刑。」
) L$ j8 t, p. w9 u4 L
5 m. R I4 B- ?. D) D9 W 申首輔又打起了馬虎眼,流刑是要免除官職。流放邊荒的,而謫則是降低職務異地安置,頭一條是為了迎合皇帝,後一條是向百官妥協。這樣的說法兩方面都不會很滿意,但也不會因此對他產生敵對的情緒。
/ O6 s; k) f. {) M7 D# i4 `6 q' K
5 z# t' d% `6 q. O w 萬曆現在已經不指望處死葉小天了,申首輔的回答雖然些圓滑,卻也勉強能讓他滿意,便順水推舟地道:「閣老所言有理。葉小天擅殺土官,雖有情由,不可原囿,可免去官職,充軍瓊州崖縣。」% t$ o' k8 i% \
4 K {" S* W7 f; p 萬曆一句話,就把葉小天發配去了瘴疫橫行的天涯海角。可萬曆話音剛落,就聽文官之末又是一聲清朗的高呼,那抑揚頓挫的腔調,很明顯和李博賢一樣,是在同一個地方出來的。# S5 \8 n% t4 [4 u2 a, M2 s
. m( r# v0 f, v5 Y0 T5 U0 [# m, m 「臣。反對!臣~~~有本奏!」就見一抹靛青色的身影倏地一下從文班末尾閃出來,雄糾糾氣昂昂地衝上前來,頓時百官側目。
7 Z0 \, U$ c. V- c( f6 `% q+ ]4 p2 n
這老夫子正是劉恆邑,劉老夫子做了半輩子御史,名聲並不彰顯,很多朝廷大臣都不見得認得他,可現在認得他的人卻極多。因為他挨過廷杖,挨過廷杖就意味著他是清流中的清流,賢臣中的賢臣,劉御史的大名已經在士林中廣泛流傳開來。一朝成名天下知了。
1 @5 c+ b7 J6 x" h" ^) t$ d B+ `( }0 R+ p1 {$ W
「臣,山東道監察御史劉恆邑,彈劾閣臣申時行,專恣自斷。威凌皇上!」
& y! f) N7 @& ?. p3 o R& p% d# U; y, i) Y% ?
明明是萬曆順水推舟,引用了申時行模棱兩可的意見,可劉御史卻直指內閣首輔,顯然是要挑起科道官與行政官之間的大戰了。
/ J) J8 r+ v! e6 Y- d9 l+ F& b8 W$ w* X! s6 O
本來打算袖手旁觀的一些行政官和監察官登時精神一振,葉小天算個屁,事情關乎到他所在陣營的興衰了。這就直接關係到他本人的利益了,豈能不予關心。$ e3 I* j& n, |
5 {: F! G2 s% ? ?, c 劉御史一邊走一邊高聲彈劾其罪:「各部各院都設《考成簿》,記錄官吏功過,送內閣考察升降,則命官之權,繫於其手矣;吏部、兵部掛選官員,都得經內閣認同,則吏、兵兩部形同虛設,文武權柄集於一處矣;督撫巡接辦事,無不密謁內閣大臣請教;內閣首輔奉詔擬旨,獨自行事。則置我聖天子如虛設矣!」& P" c. l4 }7 |' Q. ]* ?
! f% h+ l5 a+ |
劉御史步伐不快,但聲音鏗鏘有力,等他趕到御案前面時,穩穩站住,高聲道:「我太祖皇帝曾立下規矩:‘後世子孫不得預立丞相,臣工敢言立相者,斬!’今內閣首輔雖為閣老,無異於宰相!臣請誅申閣老,以正朝廷!臣請削內閣之權,以正天下!」
% l ^1 R2 z0 ]
' e3 I7 z2 _, b 劉恆邑臨退休,事業煥發了第二春,士林聲名就是權勢地位,他現在有底氣這麼說話。( ~: o+ j& v% i3 L4 U& c$ S
0 }& `5 T) W3 u) A+ Y 申時行也很乾脆,劉恆邑點出他的名字時,他就把官帽摘下來了,劉恆邑說到第二條罪名時,申時行已經跪在地上。( A, q; X/ ?5 {$ k% y% |
6 K3 e. j4 Q. J) j 這也是規矩,只要有台諫官彈劾,不管你自認為有罪無罪,又或者皇帝會不會懲罰你,你都得先免冠下跪,以領教訓,要等皇帝問你時才能申訴。" o! D4 j/ I9 t+ x% Q3 l* k
' {1 c+ ?. j3 X7 }' g" |. o 腹黑宅男天子看了申時行一眼,幽幽地問道:「申閣老,你怎麼說?」
d/ Q1 T1 [8 S
0 t0 {7 C/ L- T L4 E( I 申時行馬上一頓首,慷慨陳辭起來。
$ T# r8 ]' U( X! k% `; g4 F* j i! I9 x% f; N+ v. o& z
他和言官的矛盾由來已久。其實雙方也曾有過一段蜜月期。申時行本是張居正的心腹,但張四維上台後,清算張居正,申時行也不得不違心附和,在張四維丁憂,由他繼任首輔後,也只能沿用張四維的路子,廣開言路,此舉當時頗得御史和文官們讚譽。
3 h: ?' z- F D+ a; c- D9 I* f! z
: h9 O2 [- ?( O+ Q6 L 但言官們指斥張居正遏阻言路罪狀時,不可避免地要提及張居正的得力助手申時行,申時行忍無可忍,從此便與言官們公開交鋒了。今日申時行沒想到台諫官會利用這個機會向他發起挑戰,陷入了被動,不免心中凜凜,馬上打起精神全力應對。* ]. S# \% m% C" }+ c1 j' [
6 \. j o6 S5 _
申時行高呼道:「劉御史所責,皆為內閣應有之權,所議所決,無不呈交御覽,從無擅自行事。內閣中若有大臣御私舞弊,皇上聖明,可罷黜之。但若因一二閣臣循私舞弊,削弱內閣之權,未免因噎廢食!失去臣勞君逸的目的,如果科道以為老臣跋扈,臣自請處分,告老還鄉就是,但內閣諸務乃祖宗成法,不可變!」2 m$ S) w. K A b0 c) e" ^
4 f1 W. M5 D; @% X N; v4 I
申時行固然圓滑,可能做到內閣首輔,又豈是常人。這番話說的漂亮,他自辯的這番話,完全把內閣的利益放在最前面,至於他個人,只是略略一提,最後更提出他可以去職,內閣不能削權的話來。
0 h* ^( K8 A4 C3 {7 U0 @1 Z) `' ~, v+ z4 n. A- u/ C; v7 [) d9 p
這一來,他就把自己扮成了整個行政官團體的利益代表,獲得了全體行政官的認可與支持。果不期然,申時行話音剛落,內閣次輔許國、三輔王錫爵,六部九卿,各衙司大臣,紛紛下跪,聲援起來。
" E! I' c( D1 E
' B: K- m6 Y' ^ 武官行列,勛戚功臣行列之外就是文官行列,眾行政官這一跪,滿堂朱紫中,文官序列裡只剩下都察院左都御史葉千尺和右都御史嚴亦非在那兒「金雞獨立」了。
" X# B9 G' ^6 K( s' h6 o3 y- D0 c5 u3 _. l5 {6 m
二人對視一眼,不約而同地出班,跪倒,除冠,高呼道:「申閣老自辯犀利,然聽其言如何,觀其行如何?今葉小天一案,還不是申閣老一言而決?閣臣跋扈,科道唯有噤若寒蟬矣。台諫官不可言,留來何用?臣請除官,告老還鄉!」
3 R9 \, n) ^- b4 D) ]
. |8 ~. P% u% T/ v2 r 二人言猶未了,可以不請自來的眾言官忽然自金鑾殿外一擁而入,副都御史、僉都御史居首,六科給事中緊隨其後,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多人魚貫而入,齊齊跪倒,官帽鋪了一地:「臣請除官,致仕為民!」/ Z a( o f4 _) h
, C# J! Q3 ]9 R' a, D P 對於科道官和行政官的狗咬狗,腹黑宅男皇帝朱翊鈞平時是很喜聞樂見的,因為身為皇帝,最重要的帝王心術就是在大臣們中間搞平衡,可今天萬曆皇帝卻沒有感到一絲喜悅,只有一種辛辣的諷刺感。* h; F+ z# V1 P* Q* p) f
# @6 C. \; M0 m' G# h! `+ f& ? 在他看來,為什麼有備而來的科道官把目標對準了內閣,繼而瞄準了整個文官團體?為什麼行政官們也把對手放在了監察官身上,而不是他這個皇帝?很簡單,因為在人家眼裡,真正的威脅從來都不是他。
6 s+ ^6 I/ }. S/ s0 M% [+ _" U$ ~ {5 g) y, y1 J$ }6 B
「呵呵……」
$ `0 X/ N' a8 P, R3 l
4 X# Y# X1 e0 z; p+ z6 S 面對紛紛擺出辭職自清的行政官和監察官,萬曆皇帝只感到一陣莫名的悲哀,對於高踞上座的自己,更是感到由衷的厭惡。不過,他畢竟是皇帝,而且是個很聰穎的皇帝,只是簡單一思索,他就做出了權衡。6 K8 f. z0 b9 v; A! d
D. ?. v+ d: U# V* s; x5 |6 f7 e
要保申時行!
8 ^/ I* S6 A0 Y$ P& e) S+ ^
0 b2 V" d0 ?3 ^% R 原因很簡單,老申作為首輔,還是很聽話的,而台諫官們近來卻是風頭正勁,得壓一壓。萬曆皇帝開口道:「申閣老所言有理,劉御史所劾誇大其詞了,申閣老請辭之舉,朕不准。申閣老請起!」* u- W5 `8 \8 B, x
, n8 s7 U, A5 L D& q/ u) ~ 申時行本來就沒想走,一聽這話,馬上把官帽又扣回頭上,站了起來。7 h- }- ^" a* {
* D, r! \& L6 e& B5 s. A
萬曆皇帝看了看端端正正跪在那裡的葉千尺和嚴亦非,道:「科道官之職責,本就是糾察百官之失。為了能讓你們暢所欲言,國朝規矩,台諫官可風聞奏事,你們有所彈劾,便是盡了本份。動輒聲言辭官,豈非要挾君上?」8 y) O# b" O' x3 J5 ]- ]( Y: |1 c
: p' G$ y. z- z
這帽子扣得重了點兒,一向以忠臣中的忠臣自許的葉千尺和嚴亦非面對這句誅心之語,立即頓首道:「臣不敢!臣絕無此意!」
0 l* U5 f8 B. [, E' _, y
, m8 Q# ]' f4 @9 _# a3 e0 q- m s 萬曆皇帝淡淡地道「既無此意,那就起來吧!」
. q5 l+ q- o% n2 k" T4 `
* d* `7 c! \. s3 `/ I. d' ]/ r 葉千尺和嚴亦非無奈,只好拾起帽子站起,萬曆皇帝冷冷地道:「朕令爾等所議者,唯臥牛司長官葉小天之罪,眾卿不必涉及其他,只議葉員之罪便是了。」' Y* u/ l' `7 t. x7 r
$ k/ l) n! B9 b$ X. C& r3 K4 O 葉千尺和嚴亦非與申時行、許國等人虎視眈眈地對視一眼,終於放棄了決戰的念頭。兵部尚書喬翰文眼見情狀,向同屬鷹派核心成員的幾名死黨悄悄遞了個眼色,禮部右侍郎林思言便輕咳一聲,出班奏道:「對於葉員該當如何處置,臣有一番見解,願奏於天子裁斷!」' W* y8 z% Z( V9 C
; O5 C. \ h/ b: d' b3 i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