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六四章 雙鋒(上)
8 o" l8 [% x0 G! a! J, ^5 V* Z
: f) F5 e X! z' I9 E0 e5 I 春寒時節過後,隱隱作痛的身體終於不再抗議了。
( s4 N1 v' E. Z1 f k 6 u" x# `0 w6 k& O2 m( W
臨安的夏天多雨而炎熱,是李頻平素最好過的一段時間了,在太原守城時的舊傷不再作,白日裡往來會客、教書讀書,也因為這天氣得到了不少便利。在明堂的院子裡,他時常與一群學生、好友討論,直至深夜,甚至也有通宵達旦的時候。在臨安的這段時間,也可能算是他過得最為踏實的一段人生。
/ Q: ?7 k+ V/ B1 h7 g - i; b% r8 s6 q
在武朝的文壇乃至政壇,如今的李頻,是個複雜而又古怪的存在。
/ X6 ?9 {& H* x2 x - L+ ^ i2 u2 ~, t3 W! U
李頻在年輕之時,倒也算得上是名動一地的天縱之才,以江寧的風流富庶,此地眾人口中的第一才子,放在京城,也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青年才俊了。
1 y2 U5 a" r1 {& F
" ^2 f" y8 f. k% q5 y z# z0 W 當然,底層人們口中的說法,停留在這些人口中,對於這個時代的真正掌權者,弄潮兒來說,什麼詩文風流,第一才俊,也都只是個起步的花名。李頻雖有才名,但最初的那段時間,官運不濟,走錯了門路,不久之後,這名頭也就僅僅是個說法了。
8 }/ _, W) `( g, ] . J+ ]8 M2 W, d+ K
他進入政壇,源於秦嗣源的青睞,不過在那段時間裡,也並不能說就進入了秦系核心的圈子。後來他與秦紹和守太原,秦紹和身死,他傷重而回。秦嗣源去後,寧毅弒君,李頻便一直處於了一個尷尬的位置裡。弒君固然是大逆不道,但對於秦嗣源的死,眾人私底下則多少有些同情,而若論及太原……當時選擇沉默又或是旁觀的眾人說起來,則多多少少都能肯定秦紹和的節烈。
+ }6 m! y+ ~, \/ Q5 \
4 K4 A2 S: r2 m: E 李頻深陷太原,一身傷病,在最初那段混亂的時日裡,方得自保,但朝堂上下,對他的態度,也都冷淡起來。6 w2 }6 K' e$ a {! |- {* S6 u1 X
$ n3 e" P7 O9 `' A( F 靖平之恥,千萬人流離失所。李頻本是文官,卻在暗地裡接下了任務,去殺寧毅,上頭所想的,是以「廢物利用」般的態度將他配到死地裡。: R4 K6 e5 K R# F: |+ l
7 @1 B: z$ r. i h* `/ q 李頻最終與寧毅決裂,中原的大混亂中,他一介書生的身份,隨著眾流民南下,又經歷了搜山檢海。此時周雍上位,周佩、君武兩姐弟有了權勢,本該是重用他的時候了,然而李頻卻放棄了繼續入朝為官的想法。他創建明堂書院,又開了印書作坊,每日裡放「報紙」,出些印刷的小故事冊子,與眾人坐而論道,解四書五經,卻不多涉足官場了。
8 c4 q4 @' x4 G) }" J: v
) D1 x) y, q* ] 眾人於是「明白」,這是要養望了。
7 n! a G3 ^# [1 [* d8 A6 ]
/ X( k1 K% E$ S7 I) z2 Z 在眾多的過往歷史中,讀書人胸有大才,不願為瑣碎的事務小官,於是先養名望,待到將來,一步登天,為相做宰,不失為一條路子。李頻入仕源自秦嗣源,成名卻源於他與寧毅的決裂,但由於寧毅當日的態度和他交給李頻的幾本書,這名氣畢竟還是實打實地起來了。在此時的南武,能夠有一個這樣的寧毅的「宿敵」,並不是一件壞事,在公在私,周佩、君武兩姐弟也相對認可他,亦在背後推波助瀾,助其聲勢。
- X; v. C# K9 }7 } . g, J; X1 F4 R: _3 ]! v$ A
當然,至於李頻真實的想法和意圖,願意看的不多,能看懂的,也就更加的少了。
+ o" j& w( m8 q8 Z6 t) ?' d2 w0 ~
) ?$ H/ E, I4 \4 V% Y 如此這般,地處臨安西北偏僻之所的明堂院子,這幾年裡,成為了武朝文壇的核心之所在,來來往往的文人學子上得門來,或貢獻智慧,或與其辯難,希望能藉此一舉成名,也有另外一些意圖的,偶爾過來:這是欲去西北除魔的勇烈機智之士,見國家危亡,挺身而出、投筆從戎,這些書生們家境多富裕,帶著會武的隨從,豪勇的家丁,欲從武朝禍端的根源開始清理、撥亂反正,於是在臨行前,來到這裡,向李頻詢問有關於那位大敵的訊息,是謂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( R, q% a. T+ J U
% X" G1 `* c7 ^- M4 y3 u( L
這些人,在今年年初,開始變得多了起來。0 {- W$ `7 W0 ~# L, R, Z0 m
1 Z$ J3 P/ {# G: T) G4 b0 K
對於這些人,李頻也都會做出盡量客氣的招待,然後艱難地……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給他們去聽……
J( Q# c/ [: N% l : @! c9 `3 r! @7 p% z
「……位於西南邊,寧毅如今的勢力,主要分為三股……核心處是和登、布萊三縣,另有秦紹謙屯兵吐蕃,此為黑旗精銳核心所在;三者,苗疆藍寰侗,這附近的苗人原本乃是霸刀一系,天南霸刀莊,又是方臘起義後殘留一部,自方百花等人死去後,這霸刀莊便一直在收攏方臘亂匪,後來聚成一股力量……」( ~/ E1 y* d7 F7 t4 q3 c9 X
1 ?! `. a- ^4 v0 `* N/ i 「無恥!這寧毅做下大逆之事以前,還曾標榜他於平方臘一事建有大功!如今看來,真是無恥之尤!」" C) v- g2 L! E' K
2 S1 C, u% Q; z$ V6 r6 x
陽光穿過樹葉落下來,坐在院子裡的,面目端正的年輕人名叫秦征,乃是福州一帶的秦氏子弟。秦家乃是當地大族,書香世家,秦征在家中非長子,自幼習武如今也有一番成就,這一次,亦是要去西南殺賊,來到李頻這裡問詢的。7 l: p7 u) ~: R& ]2 f
1 A* i! a& ^; D6 ~
「是的。」李頻喝一口茶,點了點頭,「寧毅此人,心機深沉,許多事情,都有他的多年佈局。要說黑旗勢力,這三處實地還不是主要的,撇開這三處的精兵,真正令黑旗戰而能勝的,乃是它這些年來無孔不入的情報系統。這些系統最初是令他在與綠林人的爭鋒中佔了大便宜,就如同早些年在汴梁之時……」
# \: c# O0 C$ ^/ A 3 |& Z) j E7 o
「無恥!」3 I2 g: l: i" B" U: p, u% E& _; L
9 g4 C A7 z* l: D1 R! x 李頻說起早些年寧毅與綠林人作對時的種種事情,秦征聽得佈陣,便忍不住破口罵一句,李頻也就點點頭,繼續說。
7 C0 _2 u6 X" X7 k0 d. i7 B
2 \5 m! X+ T2 g: o 「這些年來,想要誅殺寧毅的綠林人士眾多,即便在寧毅失蹤的兩年裡,似秦賢弟這等義士,或文或武相繼去西北的,也是不少。然而,最初的時候大家基於義憤,溝通不足,與當初的綠林人,遭遇也都差不多。還未到和登,自己人起了內訌的多有,又或是才到地方,便現對方早有預備,自己一行早被盯上。這期間,有人鎩羽而歸,有人心灰意冷,也有人……因此身死,一言難盡……」
% i, f! J/ O# o6 r) X 3 x2 }0 {2 D- K1 w* e/ i
「無恥!魔頭該殺!」
% `/ l( e& |' r- @! R ; }3 Q8 I! O7 e) f V; s4 h3 ~
「是啊。」李頻點頭,「不過,讀書之人終究不像莽夫,幾年的時間下來,眾人痛定思痛,也有其中的佼佼者,找到了與其對抗的方法。這期間,杭州龍家的龍其非、嶺南李顯農等人,也曾真正威脅到黑旗的存亡。像龍其飛,就曾經親入和登,與黑旗眾人論辯,面斥眾人之非。他口才了得,黑旗眾人是相當難堪的,後來他遊說各地,曾經聯合數州官兵,欲求剿滅黑旗,當時聲勢極隆,然而黑旗從中作梗,以死士入城勸戰,最終功虧一簣。」
% Z3 r0 b8 A- x% i4 D1 p o
8 ]9 }. ]$ G* R# R9 K# U/ I 「至於李顯農,他的著手點,乃是西南尼族。小涼山乃尼族聚居之地,此地尼族民風剽悍,性情極為野蠻,他們常年居住在我武朝與大理的邊境之處,外人難管,但總的來說,多數尼族仍舊傾向於我武朝。李顯農於尼族各部遊說,令這些人出兵攻打和登,私下裡也曾想刺殺寧毅妻妾,令其現出底牌,後來小涼山中幾個尼族部落互相征伐,挑頭的一族幾被全滅。此事對外說是內訌,實則是黑旗動手。負責此事的乃是寧毅手下名叫湯敏傑的爪牙,心狠手辣,行事極為歹毒,秦賢弟若去西南,便得當心此人。」
6 p' Q& O, d q3 T9 a( k4 A" r 4 ^+ b2 I: T7 y' I9 V
「哼,罪該殺!」秦征便又哼了一句。5 ?! W( a' a8 Q1 z. ~; e1 D( p7 y
, X, P& d5 N' O! o. ~$ n' S 「黑旗於小涼山一地聲勢大,二十萬人聚集,非匹夫之勇能敵。尼族內訌之事後,李顯農被那湯敏傑追殺,據說差點禍及家人,但總算得眾人相幫,得以無事。秦賢弟若去那邊,也不妨與李顯農、龍其非等眾人聯絡,其中有許多經驗想法,可以參考。」8 q( _& f4 d" Q; E
+ G9 Y6 O8 S0 l& E. q2 p( l 「有這些義士所在,秦某怎能不去拜見。」秦征點頭,過得片刻,卻道,「其實,李先生在此地不出門,便能知這等大事,為何不去西南,共襄盛舉?那魔頭倒行逆施,乃是我武朝禍亂之因,若李先生能去西南,除此魔頭,必定名動天下,在小弟想來,以李先生的名望,若是能去,西南眾義士,也必以先生馬是瞻……」$ Z C3 `8 o' P5 s% t% e1 p$ w
! O4 [ Y1 t, V3 w, A 他這話說完,還不待李頻回答,又道:「我知先生當初於西北,已有一次刺殺魔頭的經歷,莫不是因此氣餒?恕小弟直言,此等為國為民之大事,一次失敗有何氣餒的,自當一而再,再而三,直至成事……哦,小弟孟浪,還請先生恕罪。」
- w8 F1 H. n: ?7 n' b0 Q % @- I/ A; E0 W: P8 ^; X
聽他心直口快地說完這些,李頻笑了笑,微微拱手:「此事謝過秦賢弟的開導,西北之事,於我的確是一番心病。只是那件事後,我也曾反覆想過,殺了寧毅,我等便能打敗女真人嗎?我等與黑旗軍的區別,到底在哪裡。黑旗展到如今,零零總總加起來,不過二三十萬人,卻已真正的名震天下,為何我武朝富有四海,卻會被女真人打得狼狽南退……」& d# W: k. ]8 C# `+ m8 L
1 ]. L. s Y: b% L6 ]
「哎,李先生。」秦征打斷了他的說話,「我武朝不過一時勢弱,國難當頭,始有英雄出世,秦某有信心,今上振奮、痛定思痛,武朝上下一心,來日必能打敗女真,收復中原。只是凡事有道,我武朝之頹敗,始自那魔頭弒君,欲振奮武朝,此等魔頭不死,我武朝便始終如鯁在喉,難言奮起,因此,小弟認為,敗女真前,勢必要先擒寧毅,殺之祭旗,上告於天,如此天道方能再次護佑我武朝!」
& i8 N- U- ^- F j' q / g1 N* q- y- e4 q0 v- r- j
李頻沉默了片刻,也只能笑著點了點頭:「賢弟高見,愚兄當加以深思。不過,也有些事情,在我看來,是如今可以去做的……寧毅雖然狡詐奸猾,但於人心人性極懂,他以眾多法子教化麾下眾人,哪怕對於下頭的士兵,亦有眾多的會議與課程,向他們灌輸……為其自身而戰的想法,如此激出士氣,方能打出驕人戰績來。然則他的這些說法,其實是有問題的,縱然激起人心中血性,將來亦難以以之治國,令人人自主的想法,絕非一些口號可以辦到,就算看似喊得狂熱,打得厲害,將來有一天,也勢必會土崩瓦解……」
* d. B! M( r: n1 ]' A+ J
8 \5 [: a. E2 u- ?6 ?# u 「那魔頭逆天下大勢而行,決不能長久!」秦征道。
; q8 P8 Z- i1 T0 u' U 6 r# ?( @5 R1 B6 a/ \" C m9 _
「可是,這等教化世人的手段、方法,卻未必不可取。」李頻說道,「我儒家之道,希望將來有一天,人人皆能懂理,成為君子。聖人微言大義,教化了一些人,可微言大義,畢竟難於理解,若永遠都求此微言大義之美,那便始終會有許多人,難以抵達大道。我在西北,見過黑旗軍中士兵,後來跟隨眾多難民流離,也曾真正地看到過這些人的樣子,愚夫愚婦,農人、下九流的漢子,那些見了人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的木訥之輩,我心中便想,是否能有方法,令得這些人,多少懂一些道理呢?」) Z! U5 v( c: l
4 @* ]' c' X& A) j* E$ G
「寧毅那邊,至少有一條是對的:格物之法,可使天下物資飽滿豐盈,細細鑽研其中規律,造紙、印刷之法,大有可為,那麼,先的一條,當使天下人,能夠讀書識字……」
% E/ v* }& O' Q, V: c
; c" L0 ^5 N9 Z9 i% W U 「此事自是善莫大焉,不過我看也未必是那魔頭所創。」
+ T/ D1 h3 d4 Y) {0 d7 [' G / g/ I. E( H& G, G3 ]
「……若能讀書識字,紙張豐足,接下來,又有一個問題,聖人微言大義,普通人只是識字,不能解其義。這中間,能否有更加便利的方法,使人們明白其中的道理,這也是黑旗軍中所用的一個法子,寧毅稱之為『白話文』,將紙上所寫語言,與我等口中說法一般表達,如此一來,眾人當能輕易看懂……我在明堂書社中印刷那些話本故事,與說書口吻一般無二,將來便可用之註釋典籍,詳述道理。」
" w% i( `. C( I7 A) u7 K9 q * P8 z! L( W/ b4 k2 F( M
「豈能如此!」秦征瞪大了眼睛,「話本故事,不過……不過遊戲之作,聖人之言,微言大義,卻是……卻是不可有絲毫偏差的!詳述細解,解到如說話一般……不可,不可如此啊!」
& D! k) {' X- w5 r$ d% ^4 |1 w4 @: U" U
0 q& g6 H' W, b! B" ` 「為何不可?」0 \& ^$ Q0 i! e# w/ g
, D3 J$ [6 Q' D% H/ s4 M' G. w
那秦征畢竟是有些本領的,腦中紊亂片刻:「譬如,譬如我等說話,今日,在此地,說此事,這些事情都是能確定的。此時我等引用聖人之言,聖人之言,便對應了我等所說的具體意思。可是聖人之言,它乃是大意,無處不可用,你今日解得細了,普通人看了,不能分辨,便以為那微言大義,只是用於此處,那大義便被消減。怎能做此等事情!」0 g6 `& d' Z; B9 X
: C5 ], S& m" U3 y5 p+ [) K 「秦賢弟所言極是,然而我想,如此入手,也並無不可……」/ m4 b6 V9 s! B/ Y3 A4 Y- d: D
7 Q+ t3 X1 t2 f' ]5 v8 l5 Q+ z6 ]1 i 「不可,自然不可……」( I7 [/ ^; G6 Y# P
+ A" u, F) e- k$ \% g 「在我等想來,可先以故事,盡量解其含義,可多做比喻、陳述……秦賢弟,此事終究是要做的,而且迫在眉睫,不得不做……」! m# o( n8 U: B
, d; B" u* V9 K5 X) |
秦征便只是搖頭,此時的教與學,多以讀書、背誦為主,學生便有疑問,能夠直接以話語對聖人之言做細解的老師也不多,只因四書等著作中,講述的道理往往不小,理解了基本的意思後,要理解其中的思維邏輯,又要令孩童或是年輕人真正理解,往往做不到,許多時候讓孩童背誦,配合人生感悟某一日方能明白。讓人背書的老師眾多,直接說「這裡就是某某意思,你給我背下來」的老師則是一個都沒有。
) z' ]& H! q$ e0 K; @: g, I
; s2 O6 J( {& x! f6 i 秦征自幼受這等教育,在家中教授子弟時也都心存敬畏,他辯才不行,此時只覺得李頻離經叛道,不可理喻。他原本以為李頻居住於此乃是養望,卻不料今日來聽到對方說出這樣一番話來,思緒頓時便混亂起來,不知怎麼看待眼前的這位「大儒」。2 N& x( X0 Z! c
' u/ J2 f2 f6 N6 u$ z& A 李頻將心中所想一五一十地說了片刻。他曾經見到黑旗軍的啟蒙,那種說著「人人有責」,喊著口號,激熱血的方式,主要是用來打仗的工具,距離真正的人人負起責任還差得遠,但不失為一個開始。他與寧毅決裂後冥思苦想,最終現,真正的儒家之道,終究是要求真務實地令每一個人都懂理——除此之外,便再也沒有其它的東西了。其它一切皆為虛妄。
; m6 v) N! t8 z( u / C: t' G3 I1 Z2 W/ c
於是他學了寧毅的格物,是為了讓世人都能讀書,讀書之後,如何能讓人真正的明理,那就讓敘述簡化,將道理用故事、用比喻去真正融入到人的心裡。寧毅的手法只是煽動,而自己便要講真正的大道,只是要講到所有人都能聽懂——即便暫時做不到,但只要能前行一步,那也是前進了。- _% r2 a0 e3 F# u! k
/ |1 P- F' L& O 這些事情,可以一步一步地解決。普及了書本,簡化了敘述,接下來,自然會有更生動的表達,更好的故事,只要以傳遞道理為原則,不斷突破,終究有一天,儒家之道會因此實現。
) o; N R9 a4 _) ^# g3 ^. S n" A q) N; X4 c6 i7 |
這些時日裡,對於明堂的多次論道,李頻都曾讓人記敘,以白話的文字結冊出版,除白話外,也會有一版供儒生看的書面文。眾人見白話文如普通人的口語一般,只以為李頻跟那寧毅學了務實煽動之法,在普通平民中求名養望,有時候還暗自嗤笑,這為了名氣,真是挖空了心思。卻哪裡知道,這一版本才是李頻真正的大道。' G# _ c$ z8 ~1 ]6 S, u" d
/ J+ R% P% w: b* N% E" d8 V
李頻說了這些事情,又將自己這些年的所知所見說了些。秦征心中氣悶,聽得便不爽起來,過了一陣起身告辭,他的名氣畢竟不大,此時想法與李頻相左,終究不好開口指責太多,也怕自己口才不行,辯不過對方成了笑柄,只在臨走時道:「李先生這樣,莫非便能打敗那寧毅了?」李頻只是默然,然後搖頭。# c1 u E3 U8 K: A! i
: V5 ^/ j4 z0 ?3 X
「那莫非能打敗女真人?」8 x% H( X4 o* Z
: V$ M3 ?3 V( b/ {% F6 j4 b 「需積多年之功……然而卻是百年、千年的大道……」
4 j4 {. R; ]* B+ p4 X# A$ [
2 x. i' S3 h: l( Q 李頻的說法,怎樣聽起來都像是在狡辯。+ Q. \7 v: F1 e, Q9 J7 j7 B& f
# V& t% J1 T# L+ a
秦征心中不屑,離了明堂後,吐了口唾沫在街上:「什麼李德新,沽名釣譽,我看他分明是在西北就怕了那寧魔頭,唧唧歪歪找些借口,什麼大道,我呸……斯文敗類!真正的敗類!」
/ \& @1 O' l; s! d* J3 {
* F8 h( U* ]; U. ? 他這話是與他身邊隨從說的,說完後又道:「哼,看他這般做派口口聲聲黑旗如何做,我看他……莫不是由那寧魔頭派來的反間?也難怪這些年那黑旗軍消息如此靈通,不行,我等去到西南,不能再按之前所想的行事,也得提醒一下西南的義士,其中或許有詐……」2 b8 P: m9 y) L" f7 |4 K& G( U& l
, _2 @$ y8 M4 k1 m9 D
如此嘟嘟囔囔地前行,旁邊一道身影撞將過來,秦征竟然未有反應過來,與那人一碰,蹬蹬蹬的退後幾步,差點摔倒在路邊的臭水溝裡。他拿住身形抬頭一看,對面是一隊十餘人的江湖漢子,身著短打帶著斗笠,一看便不怎麼好惹。方才撞他那名大漢望他一眼:「看什麼看?小白臉,找打?」一面說著,逕直前行。
7 R3 ]" s+ `+ P- a5 {
2 p9 p$ [5 ?6 x1 \! t 方纔那一撞,秦征已知對方武藝高強,他雖然年輕氣盛意氣風,但綠林爭殺手段激烈,他想要去殺掉寧毅成名,對於隨隨便便在街頭與莽夫放對被殺掉卻並沒有興趣,此時遲疑了片刻,倒是就此慫了。
$ F9 T* O1 F2 }% O2 t0 l * |: e% V9 R/ [/ [7 P
他自知自己與隨行的手下或許打不過這幫人,但對於殺掉寧魔頭倒並不擔心,一來那是必須要做的,二來,真要殺人,重的也並非武藝而是計策。心中罵了幾遍綠林草莽粗魯無行,難怪被心魔屠殺如斬草。回去客棧準備啟程事宜了。
$ K! o; m# U& ^: Z4 W2 H8 l( G
: q6 t" i0 y' c 這邊,李頻送走了秦征,開始回到書房寫註解論語的小故事。這些年來,來到明堂的書生眾多,他的話也說了許多遍,這些書生有些聽得懵懂,有些憤然離開,有些當場飆與其決裂,都是常事了。生存在儒家光輝中的人們看不到寧毅所行之事的可怕,也體會不到李頻心中的絕望。那高高在上的學問,無法進入到每一個人的心裡,當寧毅掌握了與普通民眾溝通的法子,如果這些學問不能夠走下來,它會真的被砸掉的。
( Y' p9 e2 l" I! s6 r- J) g! F , s# E7 k2 }9 G
自倉頡造字,語言、文字的存在目的就是為了傳遞人的經驗,所以,一切阻其傳遞的節枝,都是缺陷,一切利於傳遞的革新,都是進步。# a E" }( A' i! J5 d/ @# N( v
' E- A/ ~( H2 g* X! d2 F) [) I4 _# ?- X1 a
李德新知道自己已經走到了離經叛道的路上,他每一天都只能這樣的說服自己。3 b; p$ O f. |: N4 ^4 j
5 T8 q: ~0 x3 ~4 D: B( Q
我或許打不過寧立恆,但唯有這條離經叛道的路……或許是對的。
1 A$ W3 o5 }+ Z K
0 g3 J5 X) x2 I* Q9 [5 Y 才在心中說服了自己一次,下人來報,鐵天鷹鐵幫主來了。
7 `5 T' k' k# }% t, D: \
, Q6 U% O2 `" k- S 自從西北的幾次合作開始,李頻與鐵天鷹之間的友誼,倒是從未斷過。 `* n( p9 Z2 @* C C
( n/ S* `5 e; @# Q4 }# J& C
西北執行,李頻在小蒼河與寧毅決裂,鐵天鷹則在寧毅的手段中感到了絕望,他不再想與黑旗軍作對,卻在李頻「該給天下人活路」的哭喊中多少感受到了一絲悲憫,離開西北後兩人分道揚鑣,鐵天鷹就此離開了刑部,等到李頻在臨安立足下來,鐵天鷹再度出現在李頻面前時,已經成了綠林中漕河幫的幫主。
4 k& V# ?2 S d7 ]' s: ~! R% X 3 ?9 Y) P8 t5 x7 L: g
簡而言之,他帶領著京杭大運河沿岸的一幫難民,幹起了黑道,一方面幫助著北方流民的南下,一方面從北面打聽到消息,往南面傳遞。/ p5 ^) s. S2 |% e0 I
( A* c8 _+ P+ h! _4 ^# D 此時中原已經是大齊屬地,各路軍閥阻止著難民的南下,封鎖南北——話是這樣說,但各個地方如今終究還是當初的漢人組成,有人的地方,便有明暗兩道。鐵天鷹在汴梁為總捕,經營多年,此時拉起隊伍來,南北滲透,仍舊不是難事。' k& A4 }- m' z$ O4 _, [) v- l6 q
, q- p( M: ]- m. P) V o/ Y 在刑部為官多年,他見慣了各種各樣的醜惡事情,對於武朝官場,其實早已厭倦。天下大亂,離開六扇門後,他也不願意再受朝廷的節制,但對於李頻,卻終究心存尊敬。5 y5 }5 T3 ]6 w! x% m0 p
! ?; M& m( P! M, r5 Q5 u 周佩、君武掌權後,重啟密偵司,由成舟海、聞人不二等人負責,刺探著北面的各種訊息,李頻身後的漕河幫,則由於有鐵天鷹的坐鎮,成了同樣靈通的消息來源。
' u$ o+ \) k) |) j9 o8 _ % A* @- A0 E" y0 b: G7 O* ^
雖然這些年來,在學問、大道之爭上,李頻心中一直有著絕望的陰影,但在學問之外,與寧毅對抗過的名頭帶來的未必只有清名,此時站在李頻身後的,其實也有著數個大家族的傾力支持,最後一位建立密偵司的大儒左端佑在去世之前,就曾與李頻有過多次的來往,而且是擺明車馬站出來為李頻站台,老人生前雖然已經開始理解寧毅,卻也將他一聲的名氣化為養分,傳遞給了值得扶持的後輩。若非有這些背景,即便李頻與寧毅決裂的事跡說得有多麼傳奇,他此時也已經被整個儒學界生吞活剝了。
7 j9 Y4 {7 n0 j) f " K6 e2 m2 O$ T8 p0 y9 i
當然,這些力量,在黑旗軍那絕對的強大之前,又沒有多少的意義。
! |: w' B, D% Z% _3 W
4 K* @6 F% w1 h$ }- H1 S; e3 u 「跟你來往的不是好人!」院子裡,鐵天鷹已經大步走了進來,「一從這裡出去,在街上唧唧歪歪地說你壞話!老子看不過,教訓過他了!」5 h4 ?7 `$ D* Q3 Z; y$ U
4 d$ t4 J' z1 X" f+ M
「常有之事,鐵幫主何須大驚小怪。」李頻笑著迎接他。
/ l0 P: x; F; A. F: U9 e& n2 n ) ^, I0 x0 W. ~; ]8 q
「來幹什麼的?」$ `8 X; K3 f7 N9 ?( w4 f: d- p
- P% C! c' v. N4 E' b 「赴西南殺寧魔頭,近來此等義士很多。」李頻笑笑,「往來辛苦了,中原狀況如何?」
) p w$ O! Z" v$ N: O1 C - o0 v: ]& ^7 a4 ^1 H0 ?
「連杯茶都沒有,就問我要做的事情,李德新,你這麼對待朋友?」1 g) c/ K5 s9 A1 V
. }- f1 l! w+ M' d3 H! w
「是我的錯,是我的錯,鐵幫主坐下喝茶。」李頻從善如流,連連道歉。2 P# B- g% t) D2 R* b$ N' N; x+ t G& v
4 n/ e# Q7 @+ h( x: h D0 d; r! ^, ~0 p 鐵天鷹坐下來,拿上了茶,神情才漸漸嚴肅起來:「餓鬼鬧得厲害。」
! @6 M: x6 w/ h) h4 y, F 7 a; c7 h5 g' w2 p: d0 a
他說完這句,喝一口茶:「拱州、滑州、曹州等地,鬧翻天了。春日裡還未鬧到這幅樣子,春耕之後,王獅童才指揮餓鬼動進攻,所到之處,城鎮付之一炬,良田盡毀,附近存糧被吃光,倖存百姓不得已被捲入餓鬼隊伍當中,大批饑民、難民四散,一度波及汴梁……但劉豫沒有餘糧賑災,這些人隨後又變成了餓鬼。」
( _$ P( m+ w4 p4 G: W( s) ?
9 |" R6 Y8 P# ?$ Q: E) a' T% j 李頻張了張嘴:「大齊……軍隊呢?可有屠戮饑民?」
% d+ @# y; d0 N ; {- o/ z) J; q* T1 {" j" L I
鐵天鷹搖了搖頭,低沉了聲音:「已經不是那回事了,拱州等地出了兵,王獅童遣饑民上陣,都餓著肚子,身無長物,武器都沒有幾根……去年在江北,餓鬼大軍被田虎軍隊打散,還算拖家帶口,一觸即潰。但今年……對著衝過來的大齊軍隊,德新你知道怎麼樣……他們他娘的不怕死。」
* ~& f. M% o9 L9 H5 a Q+ t- |8 P/ C( R/ c
鐵天鷹頓了頓:「娘的,什麼都沒有……只有不怕死。」4 J4 s; ~" g2 ?2 @. _6 g
8 P4 S7 {9 ~& W( L4 ^7 P$ C* E6 O 「所以……」李頻覺得口中有些干,他的眼前已經開始想到什麼了。 ?: Y8 X" [8 R3 l! f: R0 n2 ]
# t$ x( k3 v0 {) G( a3 L3 ~% K 「所以,五千人馬朝五萬人殺過去,然後……被吃了……」* \2 D. E m9 ?' A
8 k2 G. e, C- R 李頻是跟隨這流民走過的,這些人多數時間沉默、軟弱,被屠殺時也不敢反抗,倒下了就那樣死去,可他也明白,在某些特殊時候,這些人也會出現某種狀況,被絕望和飢餓所支配,失去理智,做出任何瘋狂的事情來。4 o2 X! e7 V7 U8 w, l: ?9 _5 J
/ c8 G- o$ I# q- [- y 「去年在江北,王獅童是想要南下的,那時候所有人都打他,他只想逃跑。如今他可能現了,沒地方逃了,我看餓鬼這段時間的佈置,他是想……先鋪開。」鐵天鷹將雙手舉起來,做出了一個複雜難言的、往外推的手勢,「這件事才剛開始。」- G1 s) X/ W. ^$ @* w1 `( h
- e, [* D, w$ P% L' B
「鋪開……怎麼鋪開……」
6 s/ C% p$ e+ O0 s- D
" E0 f; {! B% V0 L( ^- b 「把所有人都變成餓鬼。」鐵天鷹舉起茶杯喝了一大口,出了咕嘟的聲音,然後又重複了一句,「才剛剛開始……今年難過了。」
6 ]$ P. |: [5 R; |$ X7 m! n2 Q) P
c4 F" x, A- @0 v 陽光明媚,院子裡難言的寂靜,這裡是太平的臨安,難以想像中原的形勢,卻也只能去想像,李頻沉默了下來,過得一陣,握起拳頭砰的打在了那石頭桌子上,然後又打了一下,他雙唇緊抿,目光激烈晃動。鐵天鷹也抿著嘴,然後道:「另外,汴梁的黑旗軍,有些奇怪的動作。」4 A" l7 k U* P Q4 ?
! ]% w3 c9 b# x. B7 h: m 「什麼?」8 G4 a( d b$ m3 Q, x
2 V' A5 e2 u, L' O8 ~1 D* Q6 I
「他們私下裡來往一直嚴密,我未有深究,但看風聲……黑旗來了人,可能要做點什麼。」鐵天鷹想了想,「可能是件大事,我的感覺很不好。」
& x4 r: O0 ~$ b5 `' p5 c # h2 I, J7 N9 G- @) q: \5 Q( k
鐵天鷹乃是刑部多年的老捕頭,觸覺敏銳,黑旗軍在汴梁自然是有人的,鐵天鷹自從西北的事情後不再與黑旗剛正面,但多少能察覺到一些地下的蛛絲馬跡。他此時說得模糊,李頻搖搖頭:「為了餓鬼來的?寧毅在田虎的地盤,與王獅童應當有過接觸。」
( v+ D0 Z( R5 \0 G6 `, ~
; A5 _3 L6 }$ _9 ^* x 隨後又道:「不然去汴梁還能幹什麼……再殺一個皇帝?」
`& _! ^: Y6 ^! T: z, g ( f, @; {; i) P! z# w8 w& u
他說起寧毅的事情,向來難有笑容,此時也只是微微一哂,話說到最後,卻忽然意識到了什麼,那笑容漸漸僵在臉上,鐵天鷹正在喝茶,看了他一眼,便也察覺到了對方的想法,院子裡一片沉默。好半晌,李頻的聲音響起來:「不會是吧?」( q0 Y: b' `7 H# @, K& i
& s4 _. B: N2 O* d4 s" c 「……德新方才說,近來去西南的人有很多?」" i2 O4 s7 K1 K4 n; I/ w" R
3 H9 U/ `, q1 _% E4 _ 「這中間有聯繫?」/ V+ N6 `' n* M: A2 U2 J8 ]( k
: i8 |% E: G; `$ z! f9 l 「我不知道啊。」鐵天鷹攤了攤手,目光也有些迷惘,腦中還在試圖將這些事情聯繫起來。2 A- j$ w7 ]) J( K% ~% h- D& W& i- u
4 L9 F0 B, H! J0 T9 y& _% M- y. A 李頻已經站起來了:「我去求見長公主殿下。」5 t7 `% f4 n( Z. `
7 |/ W( U, `. o* V$ Z9 ~
不久之後,他知道了才傳來的宗輔宗弼欲南侵的消息。' m E1 m z" a* t1 y) S
( r/ L; q0 Z6 q7 B8 J
巨大的災禍已經開始醞釀,王獅童的餓鬼將要肆虐中原,原以為這就是最大的麻煩,然而某些端倪已經敲響了這天下的警鐘。僅僅是即將出現的大亂的前奏,在深深的水底,相隔千里的兩個對手,已經不約而同地開始出招。
9 `$ J9 o0 Q+ j W& L, ^2 ~' R 7 [ ?& f- C! h; g3 a
這天夜裡,鐵天鷹緊急地出城,開始北上,三天之後,他抵達了看來仍舊平靜的汴梁。曾經的六扇門總捕在暗地裡開始尋找黑旗軍的活動痕跡,一如當年的汴梁城,他的動作還是慢了一步。6 X- g" X& o% [, w& R% b1 ^
- `' R1 U! R3 C9 g3 P' b 又三天後,一場震驚天下的大亂在汴梁城中爆了。
* _% k4 x, d# ~3 _
, |+ ~; T6 k0 W' `; W6 [9 V 誰也不曾料到的是,當年在西北敗退後,於西南默默雌伏三年的黑旗軍,就在寧毅回歸後不久,陡然開始了動作。它在已然天下無敵的金國臉上,狠狠地甩上了一記耳光。
5 b8 A4 `+ G$ [( \, w
5 d7 b& `0 U$ M, [/ C H2 w6 w 然後把鍋扣在了武朝的頭上……
. P1 B' r4 f0 E( k' g" I+ m$ t' z: }$ V" U3 N: A/ i) n
|